会址保护背后的故事



□ 记者 丘启龙 曾萍


如今的古田会议会址,是家喻户晓的红色圣地。记者采访时发现,新中国成立之初,古田会议会址差点被遗忘。它能够得重视和保护,背后有着一段曲折故事。

1953年夏天,闽西籍开国将军陈茂辉返乡探亲,途中前往古田会议会址瞻仰。陈茂辉将军到会址时发现,建筑围墙残缺,院内杂草丛生,还有几头水牛拴在柱子上。看到此情景,陈茂辉将军十分痛心。回到南京军区后,他立即写信给国务院汇报相关情况,提出了修复建议。陈茂辉将军的信很快得到国务院批复,要求福建省人民政府尽快调查核实。随后,省、地、县成立工作组,对古田会议会址的复原、开放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将情况上报中央审查。中央审查认定后,拨出了专款维修古田会议会址。1960年6月,龙岩专区展览会办公室成立,对古田会议会址和全区文物工作进行管理。1961年3月,古田会议会址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福建省委决定对古田会议会址进行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3月1日,古田会议会址修缮复原陈列规划工作小组成立,计划在古田会议召开35周年纪念活动前完成修缮陈列工作。4月,开始筹建古田会议纪念馆。

1965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一行到古田会议会址和文昌阁参观,当年12月,古田会议会址正式对外开放。

1969年,用搪瓷烧制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大字安装在会址后山,同年12月,古田会议陈列版面经过5次修改后,在会址内部展出。

1972年,古田会议纪念馆建设工程正式动工,造价为60余万元;1974年10月,纪念馆陈列馆施工基本结束,并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