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文脉乡愁兴贤坊

□陈寿南
一座城市因建筑留下了历史记忆,
一座城市因文化留下了魂与根;
武平城承载千年历史文韵深厚,
兴贤坊展示渊源文脉乡愁绵长。
千年的南安门古城门修复,让游人重拾武平的历史记忆;千年的孔子庙文化街重建,让游人寻回兴学的儒家文脉;千年的大桶巷古井保护,让游人感悟清泉的水源流长;百年的梁山书院,让游人闻到武平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扑鼻书香;临街的兴贤坊牌楼和兴贤楼,让游人看到兴文重贤的时代风貌……
这就是武平城“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2020年国庆节前夕一开街,为何网上爆红、游人神往的魅力!
你若要细品武平“兴贤坊”的文化底蕴,感受“兴贤坊”的浓浓乡愁,还须用脚步量一量,眼睛看一看,听听导游怎么讲、游人如何评……
“兴贤坊”仅在福建就有20多个,地域不同、年代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但取名的内涵相同,即兴学举贤之街坊。
“兴贤”一词,源于宋代名相王安石的《兴贤》一文,“国以任贤使能兴”“有贤之用,国之福也”。王安石的用贤兴国变法之国策推行,由此宋朝各地大建“兴贤坊”。据《武平县志》记载,武平的“兴贤坊”建于宋代,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现在游人看到的“兴贤坊”传统文化街,便是旧址的修复与新建扩建。
武平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位于武平县城中心区域,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设计兴建,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2018年11月动工,2020年9月28日举行开街仪式和祭孔仪式,兴贤坊正式开放让游人揽胜。
新修建的 武平“兴贤坊”传统文化街,错落有致,布局精巧,主要有修齐广场、武平新八景文化墙、休闲长廊、古城门、文庙、圣迹广场、梁山书院、大夫弟、梨园、祺园、古井、兴贤楼、美食楼、牌坊等建筑,分布在“三街九巷”,建筑特色为清代武平风格,三至四层,青砖立面,木质窗门,飞檐斗拱,古韵沉香……
当你走到“修齐”广场,你会感悟到诗经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寓意;你会看到两旁木质长廊的休憩好去处……
当你看到“南安门”古城门,你会感受到武平千年古城的古韵,走过古城门,仿佛走过千年的时空隧道,重拾历史的记忆……
当你看到“圣迹”广场的“兴贤坊重修碑记”时,你会领略到武平县委县政府为何重修“兴贤坊”的目的意义,留存城市的文脉,弘扬传统先进文化,打造城市名片,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当你以崇敬孔圣人的心情,拾阶而上迈进文庙,走过“状元桥”,看到“状元榜”,礼拜“大成殿”的孔圣人塑像时,你会感受到“诗、书、礼、乐、易”儒学的熏陶……
当你走进百年历史“梁山书院”时,你会看到武平文化的史迹;看到当年红四军的“前指”驻所和毛泽东、朱德的旧居,看到中国革命胜利是怎样走来……
当你看到迁建的古民居“大夫第”建筑古香精美时,你会悟到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之道……
当你看到大桶巷的千年古井时,你会感受到时代久远、岁月如歌,悟到饮水思源、源远流长的真谛……
当你看到“幕前入戏是生旦,台下凝眸悟古今”的“梨园”楹联时,走进戏园,听听汉剧,看看“上刀山”表演,你会感受武平文化的丰姿多采、底蕴深厚……
当你看到“千载风华传宝地,满园福善厚德邻”的“祺园”楹联时,走进园里,看看武平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你会感悟到武平人的聪明智慧和传统工艺的代代相传……
当你看到文化街街口旁中山镇108个百家姓红灯笼时,你会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和睦相处,慎终追远……
当你看到“兴贤坊”牌坊前的“兴贤楼”时,你会感受到这里的人们重儒学、举贤人的社会浓厚氛围,悟出武平刘亚楼、林默涵等人才辈出之道……
这里有武平的美食总汇,你若品一品簸箕粄、酿豆腐、猪胆肝等美食,定会让你赞不绝口;这里有武平的特产总汇,你看一看黄金果、灵芝、绿茶等特产,定会让你欲罢不能……
这里的夜景十分迷人,街上、巷里、建筑灯笼映照,彩灯闪烁;每逢周末、节假日还有灯光秀表演,展示武平映象。南门的兴贤坊街口与平川河滨公园相连,每当夜晚降临,兴贤坊的夜景与平川河畔的夜景相映成辉、流光溢彩,让人乐尔忘归!
兴贤坊,武平的“文化会客厅”和新地标、游人的打卡地,它与梁野山、仙女湖、千鹭湖、“五朵金花”、平川翠柳等景区,构成了“来武平我氧你”的全域旅游新名片,续写了“全国文明县城”新篇章!
兴贤坊,武平的文脉传承,市民的乡愁探寻,游人的打卡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