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一碗胡辣汤
□巫庆明
冬日,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中午,龙岩某美食坊酒店,我们几个围桌而坐,一起品尝连城宣和特色小吃——胡辣汤。
入冬,较冷,正是品尝胡辣汤的季节。美食坊老板曹民生,宣和人氏,擅长烹调,曾承包乡政府食堂多年,后操餐饮业,熬胡辣汤尤为拿手。我们的到来,他倍感兴奋,说起胡辣汤更是滔滔不绝,“胡辣汤起源于中原地区。唐末、宋末等几次北方汉人南迁,进入闽粤赣边,与本地土著和少数民族融合,形成客家先民。入闽的同时也带来胡辣汤手艺,吸收当地小吃优点,略加改进,形成这道美食。”
胡辣汤何时传入家乡宣和,难以考究。据传,明末清初,胡辣汤就进入平常百姓家。一提起它,本地人人皆知,引以为豪。外地客人慕名前来,总要干上几碗,一吃为快。墟天,胡辣汤铺子热闹拥挤,遮阳布条下,人群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几家经营者赚个盆满钵满。于是,胡辣汤成为家乡难以忘怀的美食。
这次,曹老板回老家一趟备料,亲自掌勺。两大脸盆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即刻上桌。哇!一阵香气扑鼻而来,瞬间,勾起味蕾,口水打转。接着,按年纪大小或宾主,轮流打在碗里,呼啦呼啦,我们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胡辣汤里有瘦肉团,下锅前用手拌地瓜粉捏啊捏,成小团,晶莹透亮,谓之“蛤蟆卵”。剪短的曹坊手工粉干、八角茴香、捣碎豆豉,还有本地叫“荜拔”的香草,叶和根都可掺入。再用少许地瓜粉(蕉芋、木薯粉也可)温水调匀,使之成稠糊样,这便是胡辣汤。再放入调料,生姜汁、老酒陈醋、葱花、麻油、胡椒粉等,喜辣者再加上小米椒汁。酸酸辣辣,可口有味,令人垂涎欲滴。
胡辣汤,我因出外谋生,已多年未亲近,真没想到,市区里竟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家乡美味。食欲大开,一碗复一碗,满头大汗,浑身温暖,吃出了当年的纯正味道。
煮胡辣汤这活计,家乡不少人都会,但煮出的味道相异,真正地道者屈指可数。我村有三家出名的胡辣汤店,后辈操父业难以为继,闭门谢客两家,仅存的那家,后代偶有为之,吃者总认为不是当年的滋味。以前,农历逢四九墟日,父亲有时带我去赴墟吃胡辣汤,票票缺少,只能吃一碗。三五分钟吃完,味道没品出,碗中见底,舔碗又舔唇,依依不舍离开。那情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吃(也叫喝)胡辣汤其实是一种心情,喝的是一种情感。当年我在家乡中心小学工作时,大门外不远是墟场,朋友亲戚来找,招待胡辣汤一两碗,饭自取,朴素、实惠。大家挨坐木条钉成的板凳上,边吃边谈,肩对肩,脚碰脚,拉近心的距离。置身熙攘墟场,感受特殊气氛,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么好吃的胡辣汤,长期流落乡村民间,实为憾事。若有一日,进入市区,一日三餐非光顾它两餐不可。
此次,品尝胡辣汤者,有应邀前来的本市三位大文豪,还有同学嫂,小画家琪琪,小帅哥一位。相聚一起,其乐融融。要问他们吃胡辣汤的感觉,他们都翘起大拇指,“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