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江河畔的省级文明村


□ 通讯员 陈天长 刘智松 钟臣彪

“大雪”前夕,笔者来到省级文明村——长汀县羊牯乡对畔村,只见清澈汀江从村旁流过,与羊牯村隔河相望,“对畔村”由此而来。羊牯大桥、对畔大桥两座大桥横跨汀江两岸,“龙华小区”屹立山头。

在汀江河畔,6名工人正在安装5个温室大棚,村主任陈桂华介绍说,村里流转20亩土地,投资45万元,建高标准大棚,建四季蔬果园,种植蔬菜、百香果、葡萄、草莓等。

对畔村距离长汀县城65公里,为长汀、上杭、武平三县接合部,是市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也是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结合实际创特色,让产业更兴旺。对畔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三年实施计划,抓牢抓实产业发展,开发和利用村旁荒废的山排田,种植脐橙25亩;流转村部旁边的农田20亩,用于建设蔬果大棚;抓住仁地天成(福建)医药科技公司在羊牯乡发展黄精产业的机遇,在陈屋小坑林下种植中草药黄精50亩;在对畔桥头旁推进红莲、猕猴桃、百香果种植50亩。在对畔桥头,只见一个10多亩的水塘,塘里面通过残存的莲枝莲叶,依稀可见红莲种植的兴旺景象。村主任陈桂华介绍,这里种植的是36号太空莲,面积16亩,其中贫困户10亩,村集体6亩,一亩收成莲子300斤,一斤40多元,一亩收入1.2万元呢!

对畔村充分利用水田和水质资源优势,结合激励性扶贫项目,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依托丙连家庭农场,实行“党支部+农场+贫困户”模式,全村9户贫困户全部参与种植,通过统一流转土地种植红莲,打造“党建引领红莲基地品牌”,实行供苗、化肥、指导、收购、加工、包装等六个统一,促进贫困户增收。

贫困户陈汉文是勤劳致富的典型,过去缺资金,有力无处用,导致贫困。如今,他种植了2亩红莲,苗木由村里提供,这一项收入2万元。养了300羽河田鸡,实行生态养殖,吃虫子的,满山跑,卖上好价钱,一斤35元,一羽150元,扣除成本,纯利100元,这一项收入3万元。还养了30头羊,每头收入1600元,扣除成本600元,纯赚1000元,这一项纯收入3万元。一家6口人,三项纯收入8万多元呢。

对畔村地处边远,村子小,人口少,致富门路不多,村里两委想尽办法,增加村集体收入,兴建115kW的光伏发电,年收入6万多元,投资医疗器械产业园,年分红6万多元。村主任陈桂华说,全村贫困户9户,均已稳定脱贫;村财收入18.09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2万元,实现贫困村脱贫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