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事


□ 钟娴

初冬。小院里的花都谢了。唯有墙角处的几盆菊,于群芳凋零之际独自欢笑。眉眼里,风情无限。开得娇艳又生意盎然。

看着丝丝呈卷曲状的菊瓣,想来她是个柔弱的女子。躲在深闺处羞羞答答。不承想,天愈冷,菊越发的傲然临霜。是白居易诗里的“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是杜甫所云:“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我唯独爱宋代诗人郑思肖《寒菊》中的两句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说的是菊花宁愿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枯萎,也不会被寒风吹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了。有女子的妩媚,男儿的傲骨。

一直以来,就有这么一位男儿和菊花形影不离。那日,生活窘迫原想靠做官谋取出路的陶渊明因看不惯官场里的趋炎附势,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山林。他在庭院里栽满菊花,过起了与菊比邻而居的田园生活。在旷野里恣意开放的菊,如同一群玩心大的孩童,满地打滚。活得随心所欲,无拘无束。陶公在一旁见了,宠溺地笑。兴致来了,就摘几簇菊,放入酒酿,酿造菊花酒。菊香和着酒香,香味幽远,弥漫四野。咂一口入喉,唇齿留香,惬意快然。然陶公的归隐生活中除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多时候是“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然而即使生计陷入难以为继的地步也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志趣。史载,新上任的江州刺史檀道济去看望陶公。并邀请陶公重新出仕。彼时,因饥饿而僵卧数日的陶公却一口回绝了檀道济的邀请。檀道济再三发出邀请,陶公隐意却坚若磐石。檀知劝阻无望,临走时吩咐随从把带来的食物送给陶公,但陶公坚决不受。就在这一年,坚守本心的陶公在贫病交迫中离世。陶公把自己活成了一株傲菊,他的风骨为菊增添了一种清逸之气。世人称其“菊神”。

除了被诗人争相吟咏,画家也对她偏爱非常。千百年来屡屡入画。齐白石一生画菊众多。白石老人画的菊花,或是依偎着篱笆生长,或是旁边有三五只觅食的雏鸡。这些菊比诗人眼里菊傲霜超逸的清高更平添了几分质朴与亲切。观其菊图,可谓清幽淡雅,神韵清奇,画意悠远。菊花与鸽子成画,有“和平延年”之意。菊花与酒坛搭配,寓意“菊酒延年”。那些朵朵奔放的热情里包含着生命的热烈与美好。

菊在百花中虽以娇艳,优雅的姿态呈现,却丽而不娇,与世无争,着实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