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竹岭新颜

□ 黄镇坤
初冬了,天气仍很暖和,桂花树仍花满枝头。
在竹岭村,桂花树不难见到了,循小溪畔宽敞、洁净又蜿蜒的村道上慢步,不时会遇着一棵两棵或高或矮的桂花树,它们或独立站一处儿,或夹杂在其他的竹树间,开着洁白或淡黄的花儿。吹烟袅袅,溪水潺潺,晚风中,桂花树清雅迷人的幽香一阵阵扑鼻而来,溢满四处儿。
对我来说,上杭古田的竹岭村是既熟悉又陌生了。
说熟悉吧,当年恢复高考,师专毕业后我就来到了古田。在古田中学任教的数年时间里,或家访,或游玩,我曾走遍了古田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领略了当地的酒香,领略了当地人尊师重教、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当然,我的足迹也不曾怠慢过距古田镇政府所在地约一公里左右的竹岭村;
说陌生吧,几十年过去,当我再次回到古田,再次盘桓在竹岭这片土地上时,旧貌换新颜,一切都似曾相识,一切又都显得那么的陌生。
是呀,毕竟是三四十年的岁月暌隔着了。当三四十年的岁月过去,当我再次来到古田,再次走进竹岭这片土地时,说实在话,仿佛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梦幻一般的感觉了。
记忆中的竹岭村与那个时代大多的乡村相似,总体的印象是灰色了,尽管说竹岭村与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毗邻,可毕竟还是在那个时代,因此,竹岭村在我的印象中:从农屋到村道,从村道到整体村容村貌以及人们的穿着打扮和精神面貌等,都深深地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那是三四十年前的竹岭村了。
三四十年过去,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儿,那些深深的印记全然没有了,全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是美,即新的竹岭,美的竹岭。
是的,如今的竹岭村房屋新,路宽敞,树多景美。一座座精美的三层小楼沿山脚、沿溪畔、沿村路两边呈条带状分布,错落有致。飞檐翘角,青砖黑瓦,白墙朱门的一座座小楼,一律是簇新又保存着传统客家建筑的风格。每座小楼前都有一方美丽的庭院,庭院里,花妍草绿。庭院外,宽阔、洁净的水泥路蜿蜒着伸延而去,串起村中的每一家每一户。路边齐整的路灯,齐整的彩旗装饰。田地里,豆棚瓜架,田园风情;还有,近似城市公园一样的公共广场、游步栈道及古雅的旧舍,朴拙的茶屋,通幽的曲径……休闲公园里,竹栏杆、竹廊桥、竹敖包、竹椅、竹秋千……你走到哪儿,可观景,可休憩。一座村庄,打造得俨然一座公园或一座花园似的。
还有,路边的围墙上“植”着3D的竹子树木,“挂”着瓜果菜蔬,“忙碌”着农人或耕牛,画面生动、逼真、朴素,温暖,散发出浓郁的生产、生活气息;不少的墙面上还绘着层层叠叠的高山、白云、蓝天、飞鸟,让人有一种置身世外的感觉。村子内,岭下溪、竹下溪2条溪流呈V字型走向,如两条柔美的绸带蜿蜒“飘”过村子,在村头交汇成古田溪。溪水清澈,潺潺湲湲。水潭里,不时能见着一条、两条或一群的锦鱼在潭水中优游穿梭,织着一幅动人的画面。
远山、近水、青竹、黛瓦间,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竹岭村透出诗情和画意。竹岭村,这个隐藏在红色土地上仍具有浓厚乡村风味的小村庄,每个角落都飘溢着与大自然相谐相趣的气息,给人的是惬意,给人的是舒适、闲适的感觉。盘桓在竹岭村,可谓是处处如画,步步是景,随你走到哪儿,都能发现诗意的所在,都能感觉诗意的栖居了。
竹岭村包括凹头、竹下、岭下、吉口4个自然村。当地人说,竹岭村竹多岭多。依我看,这儿竹子多是事实——村子背后的山山岭岭里,竹子的倩影无处不在,尤其是沿村头的五福沟上去,一路上更是竹的世界;要说“岭”多,那也是说村子背后的山上了。其实,竹岭村村子内是平坦的,且竹下、岭下二自然村毗邻一起,村前是相当平阔的,不愧是一处人居环境很好的地方。况且,这儿的区位地理很好,村子地处古田集镇北部,距古田会议会址约1公里,处古田5A红色景区和梅花山生态旅游景区的连接部上,南连古田会址群红色核心景区,北接古田(吴地)红军小镇,古田——步云、古田——连城2条县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是古田红色核心区外围的重点发展区域。总之,处得天独厚优越位置的竹岭村,是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村子。
如果说,今天的竹岭村在乡村振兴,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的话,那么,明天的竹岭村定将要让人更加的期待、更加的神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