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城关小学:

课后服务“三融合三强化”见成效


□卢伶俐 陈有超

漳平市直公办学校城关小学创办于2016年,现有33个教学班1743名学生。2017年,漳平市率先在实验小学、城关小学、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等三所城区小学试点推行为漳平工业园区企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免费午间托管服务,并由政府提供免费午餐。2019年城关小学又进一步将学校午托服务延伸至下午的课后,对一二年级实施课后延时服务,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完成作业、个别辅导以及开展体育、美育、科学等文体科技活动,解决低年级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实施免费午间托管与课后延时服务以来,城关小学精心组织,积极作为,不断丰富和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形成了“三融合三强化”的有效做法,为漳平市城区小学全面推行午间托管、课后延时服务积累了试点经验。

融合产业发展

强化提升教育服务

为解决漳平工业园区企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放学后无人照管的实际难题,2017年漳平市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学生课后托管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以“自愿参加、政府购买服务”为原则,在城区小学开展小学生午间托管服务。为让孩子有个温馨安静的就餐、休息环境,城关小学特别设置了一间“午托服务室”。学校建立“午托服务”微信群,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午间在校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学校还协调家委会介入用餐配送公司食品安全监督,保证物美价廉、材质新鲜,让孩子吃好,让家长放心。方案实施以来,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一家落户漳平12年的文创企业高管副总张先生说道,我们以前招工宣传,重点讲子女可以在城区就学,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现在我们特意加上子女在学校可以享受免费午餐、免费托管服务。

融合养成教育

强化规范良好习惯

课后服务是延时服务,当然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也不能满足于仅仅把学生看住、圈住的简单做法。学校结合“好习惯伴我一生”办学理念,把好习惯的养成延伸到课后践行。重点培养四大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为人处事习惯、培养良好的健体习惯、培养健康的审美习惯。

实施养成教育以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成效明显,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观,学生的礼仪习惯也有显著涵养,待人有礼、孝亲敬长、友爱同学等新时尚蔚然成风,社会、家长反响良好。学校在区域内影响力不断增强,先后获得“龙岩市优秀少先队大队”先进集体、漳平市“诚信教育进校园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融合社团活动

强化涵养综合素质

学校把社团活动和课后服务结合起来,挖掘本校老师的潜力,借助校外培训机构的力量,举办了适合一二年级学生社团活动。目前学校开设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文明高雅的社团36个,涵盖了音乐、美术、体育、艺术等各类文体项目。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社团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近一年来,城关小学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活动、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器乐比赛等,省级获奖1人次,龙岩市级获奖9人次,漳平市级获奖70多人次;参加漳平市庆“七一”中小学生合唱比赛获一等奖;参加漳平市“四大活动”成果汇报演出获二等奖;有16人获葫芦丝等器乐考级证书。学生每年积极参加漳平市“书香暑假”活动。每次活动均有数十篇学生优秀读书心得获奖,学校还被评为漳平市级“学习型学校”。

漳平市城关小学在为漳平工业园区企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免费午间托管和一二年级课后延时托管服务过程中,坚持以学校为主体,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企业、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与配合,营造了共建共享的课后托管服务和谐氛围,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较好发挥了教育在产业规划发展中的服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