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沤亭记


□ 吴浣

一条江由北而南缓缓流过小城,小城的主大街则是东西走向,江流与大街交叉的地方,自然要有桥。站在桥上,看江流入城是绕了一个弯,这个弯绕得好,若是直直地流出去,反倒少了一点婉约。转弯的地方形成一潭,叫龙潭。龙潭边的坡地,颇为陡峭。坡地上多巨石古木,其上掩映一座古色古香的阁楼,叫云骧阁,此阁楼是宋代修建的。多少年过去了,这一片江边风景仍旧是稳定得好,让人心有个系念之处。相距不远,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又有一座白沤亭,旁边也有老树掩映。白沤亭所在有一处胜景叫“白沤映碧”,绿树掩映,可看江流,便是映碧了。

沿石级而上,亭是在一座小山顶上,周围多为民居。《长汀县志》古迹志记:“白沤亭,旧志云,白沤亭环堵卑陋,久失亭制。邑宪副吴廷云读书处也,因号白沤。唐世涵撤去颓垣,用砖筑,广旧址,创八角亭。额曰‘白沤’,从宪副号也。有诗云:‘专壑专城让此中,嘉名肇锡自天工。筑灯浪破八千里,环堵云封地一弓。开就八窗饶石绿,坐来孤渚看双鸿。新亭风景堪游赏。眼底浮沤两适逢。’廖鹤书诗:‘怀古入空亭,风飘雪满汀。石撑孤屿秀,水落一潭腥。野色留云宿,书声带月听。浩歌无限意,灯火旧时青。’郡守王廷抡因修云骧阁,更于阁左建来翠山堂。道光间,邑人合资,复于阁右岩间建复紫阳祠,祀朱子。”而今紫阳祠是与云骧阁相连,其下还有一座三大祖师庙。云骧阁那边因地多乌石便叫乌石山,此地则叫龙首山,为其后那座屏障似的卧龙山的龙头所在。“东山书院,在龙首山陬,有亭署状元峰。每年额修银二十四两。民国设道东学校,今圯。”过去曾设有书院,因龙首山又叫状元峰,白沤亭也改名为状元亭,则书院之设自在情理之中。由卧龙山延伸下来,这一带又都叫横岗岭。“鸡鸣最早处,邑进士汤志尧授徒处,在横岗岭麓。全汀鸡鸣,此间独早,额曰‘鸡鸣最早处’。”昔日此地鸡鸣最早,可见是有一定高度的,即高于周边民居,那鸡才得早见天光。而闻鸡起舞,对读书上进也有一种激励作用。

再看周边之地,东面自是云骧阁所在,西面曾有唐代的开元寺,也可谓最早见于记载的寺庙。《长汀县志》古迹志记:“开元寺,明嘉靖三年,改为县学。宋陈轩诗:‘溪云影落杉松瞑,檐铎声流殿阁寒。’王淮诗:‘春游夜宿梵王庵,景象清幽绝市哗。风冷洞云空去住,月移岩竹乱交加。好窗诗咏新裁句,禅榻香飘旧落花。最爱老僧谈寂灭,惯将泉石足生涯。’”开元寺于明代改为县学,还留存一座大成殿。抗战时厦门大学内迁山城,曾于此设校本部。北面也有寺庙,叫报恩光孝禅寺。报恩光孝禅寺原是附属于开元寺的,后独立设寺。南面巷子里有刘氏家庙、罗进士第、上官氏宗祠。相邻之地,又有一处老宅,看前面的门楣题字是“三友医院医务所”。老宅后面尚有大丛的芭蕉,“芭蕉分绿与窗纱”,给古意的建筑带来一片绿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