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动力缺乏、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人才培养不足……
我市老字号发展存在多重难题
□记者 施薇 刘玉荣 通讯员 赖文光
提及老字号,应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到和成熟的工艺技术、完整的社会美誉度和认知度,在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老字号在经历了一段辉煌后,也屡屡面临考验,一部分老字号由于长期的故步自封和缺乏市场意识,造成经营管理体制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有的已黯然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举步维艰。
那么,现阶段我市的老字号发展面临怎样的困难?9日以来,记者对此进行采访了解。
记者从市老字号商务礼品协会了解到,虽然我市老字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市老字号发展和国内发达城市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制约发展的因素和困难还很多,从而导致我市老字号企业产品陈旧、包装单一、市场占有率不高、社会影响力不足等。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市老字号发展主要存在创新动力缺乏、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人才培养不足、传承管理无序以及转型升级难度大等难题。”市老字号商务礼品协会负责人郑新萍介绍。
创新动力缺乏。多数老字号企业对时代的发展变化考虑不充分、适应能力不强,对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研究不够,缺乏创新动力,产品包装款式陈旧、品种单一,生产现代化、自动化程度低。在产品包装形式、企业店面装修等方面缺少新元素的融入。
宣传推广不够。老字号企业对品牌宣传的投入不足,聚焦不精准,宣传途径窄,多数老字号企业不懂解剖自己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内涵,宣传推广意识薄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根深蒂固,过度依赖“口口相传”的宣传模式,导致老字号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不能吸引主流消费群体的关注,社会知晓率不高,品牌认同感差。
人才培养困难。多数老字号企业的员工培养模式仍是传统模式,没有系统科学的培训手段。当下,“70后”到“90后”已经是社会就业主体,但是,在老字号体系内,仍然没有更好的有效手段吸引年轻人对老字号的传统独特的手工操作工艺进行传承学习,导致传承队伍弱化。
管理规范不足。市商务局虽然已经连续三年启动老字号申报认定,但是,认定老字号数量不多、行业覆盖面仍然不宽,后续规范管理措施仍未出台具体政策,管理依据不足。
转型升级资金匮乏。企业扩大规模和转型升级需要完善相应的,并进行人才储备。对于老字号企业而言,要想突出重围,实现扩大再生产,除了保留传统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对生产条件进行提升改造以外,企业还要持续投入完善相关的软硬件配套设施,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还要将部分手工操作流程替代为自动化、机械化操作,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多数企业受困于资金原因,转型升级困难,导致企业无法更好发展。
针对以上困境,我市老字号将如何破解?日前,市政协联合市商务局、市老字号商务礼品协会等对老字号发展做了专题调研,并给出了不少建议。部分老字号企业也用自身实践走出了发展新路子。接下来,记者将重点关注老字号发展路上的探索与亮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