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年,梅花山苔藓专项调查圆满结束

发现中国新记录6种、福建新记录70种


本报讯(记者 杨燕 通讯员 陈威)昨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近期,随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贾渝教授领衔的团队把最后一批次野外采集标本鉴定完毕,此次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共发现中国新记录6种、福建新记录70种。

此次苔藓植物调查历时3年,科研人员不畏艰险,深入保护区腹地,对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海拔梯度、不同生境条件进行了全面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3100余号,拍摄野外照片6000余张。

据调查统计,梅花山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77科,195属,394种,8亚种。其中,粗齿光萼苔羽枝亚种、Frullania tamarisci var. balansae (Steph.) Hatt、北美毛耳苔、曲叶灰气藓、长柄灰气藓、卷叶拟假悬藓等6种为中国新记录;硬叶小金发藓、尖叶梨蒴藓等70种(含亚种1种)为福建新记录。

苔藓植物(藓类植物门、苔类植物门、角苔植物门)为最原始的高等植物类群,其种类数量仅次于被子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研究陆地植物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类群,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同时,它们对于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对于水体的变化极其敏感,是一种非常好的环境指示植物,对于长期监测当地生态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梅花山保护区处在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地形地貌,境内有陆栖脊椎动物362种,维管束植物1869种,被誉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动植物基因库”。本次的“探藓”行动,不仅摸清了梅花山苔藓类植物的本底资源状况,填补了闽西苔藓植物专项调查的空白,而且在调查中发现了中国新记录6种和福建新记录70种(含亚种1种),充分说明了梅花山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