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集电视纪录片

永恒的血脉(连载⑤)

——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实


□ 文/刘少雄 供图/路凡 琦珍

第五集 丰碑

山水千万重云谲波诡,秘道六千里直通苏区。

从上海到闽西赣南,秘密交通员们用一路洒下的汗水和鲜血,留下了一个个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忠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闽西这片红土地上,我们就再来看一看,当年,他们曾经走过的路——

与广东大埔交界的永定,曾经也是赤白交界的地区,它是上海入苏区的咽喉要道,也是革命和反革命斗争的激烈之处。

在革命战争年代被誉为“红色小井冈”的虎岗,就在这里。

1930年12月,随着闽西革命根据地首府龙岩城的失守,人烟稀少的虎岗开始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心,并在随后被称为“闽西临时首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原隶属于闽西特委的闽西交通大站升格为中央直管。

同期声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李蓉

当时的虎岗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交通站的所在地,很多重要的中共领导人,包括叶剑英、萧劲光、伍修权,他们都是从这个虎岗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根据地所急需的很多的物资,包括印钞机、药品,还有无线电器材,也是通过这条重要的交通线送到根据地的。

伯公凹,地处永定县(区)西南。《方舆纪要》记述称“径路窄狭,道出潮州。”这里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广东入闽第一站,留下许多血火交织的传奇故事。

古木督,是福建著名的革命基点村,也是闽西暴动的重要策源地,留下众多革命史迹,诞生了众多英雄人物。藏在大山深处的永昌楼,作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上存在时间最长的闽西交通大站而永载史册。

始建于16世纪中叶的孟良公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联结永定和上杭的关键一环。作为交通中站,他还深藏着一段与周恩来有关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1931年12月中旬,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离开上海,通过中央红色交通线,前往江西瑞金。

他在交通员的护送下,先通过海路轮船到达汕头,而后通过水路到达闽粤分界大埔县清溪码头,然后翻山越岭走山路进入永定县乌石村。

周恩来在永定城区北门外秋云楼短暂住了两晚,听取了永定县委的工作汇报。第3天一早,在工作队员的护送下,经西溪、半山、天丰,到达合溪,入住交通中站——孟良公祠。

同期声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苏俊才

周恩来行进到永定合溪时,适逢共青团永定县代表大会在孟良公祠召开,他应邀向与会代表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报告,当晚还与团员青年代表一起参加联欢晚会,第二天离开合溪到达上杭县,并于12月22日抵达长汀县城,月底安全到达瑞金。

1932年夏,在长汀召开的一次祝捷大会上,周恩来还特别表扬了这条交通线上的同志工作做得很出色。

在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上,横穿上杭县境的这一段非常重要。它上接永定、下连长汀,无疑是保证党中央顺利转移中央领导和重要干部、搬运重要物资、器材、药品等的重要一环。

同期声 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执行院长 教授 闽西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张雪英

太拔院田的爱吾庐,曾经是苏区时期乡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它承担着苏区基层政权组织办公和红色交通站的重任。这里留存的数十条苏区时期的标识及红军标语,经历漫长时光后,在这里仍然依稀可见当年那壮志朝天的一幕幕。

在当年上杭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白砂,有座丁正昌号商铺,是碧沙红色交通站旧址。从稔田、蓝溪、茶地、白砂到长汀的红军,均从这里经过。为了保护这个交通站,地下交通员、丁正昌号商铺主人丁昌双,1935年遭到敌人杀害。

这座古建筑,是旧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敦和堂。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开国领袖人物曾居住在这里。

当年的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才溪,也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极其重要的一站。在交通员们的回忆中,李维汉、任弼时、林伯渠、陈云、博古等中共要人就曾在才溪区苏维埃政府落脚。

1931年夏秋之交,第三次反“围剿”打响后,英勇的红军在9月攻下了汀州,终于将赣南苏区和闽西苏区连成一片。

长汀的涂坊,是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由上杭进入长汀的第一站。山道崎岖,这里的春生公祠曾接待了周恩来等从上海党中央转移到中央苏区的大批党的高级干部。

在涂坊元坑村岭下自然村的山脚下,有一座孔圣庙,是红白区经济交流贸易集市,设有商业店铺和客栈,这里也就成了苏区军需和民用物资商品的供应、集散地。它又被称作当时苏区的“经济特区”。

宣成长桥村桥祠,曾给福建省代理书记罗明留下过难忘的回忆:1928年12月,为了把“六大”精神传达下去,罗明从上杭乘船到官庄,途径宣城被几个蒙面抢劫的土匪打伤了头,是一位贫穷的寡妇救了他的命。

为革命者留下了珍贵回忆的,还有河田镇上街的祯祥别墅。

祯祥别墅又叫上官宅。1931年秋,邓小平夫妇住在这座清代的别墅里,开展社会调查,工作生活了一段时间。五十四年后,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时,问陈教授是哪里人,陈教授说是福建长汀河田人。邓小平听后非常亲切地说:“长汀河田我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当时那里的水运交通很方便,经济很繁荣……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作为涂坊去四都的必经渡口,水口是红军部队辗转作战的交通枢纽,在承接人员、物资的传输和转运方面也发挥过重要作用,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中转站。

同期声 古田干部学院副院长、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 曾汉辉

长汀是我们福建省委、省苏的所在地,应该说当时起到一个中轴的轴心作用。长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整条交通线自始至终都没有被敌人破坏。周恩来曾经非常肯定道:汀州的繁盛,简直是苏区之冠。所以在整个交通线上,长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户,也是一个重要的枢纽,为我们整个交通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汀州镇五通街113号,是福建省邮务管理局旧址。通过三条邮路,基本形成了以汀州为中心的红色邮路网。红军总部还开设了无线电学校,为军队和地方培养无线电技术人才。它除了解决苏区信函往来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邮局这一公开的渠道作掩护,进行大量的秘密活动,先后有50多位通信战士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地处闽赣边陲要冲的汀州古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特殊的历史地理,造就了古城成为红色秘密交通线上,上海与中央苏区往返的必经之地。

在古城镇老中街,整条街的店房,都有一个方形的门洞,作为晚间购物的窗口。但37号“永源祥”店门上的门洞造型,却非常奇特。

同期声 交通员后代 余必胜

这个门边敲三下,我奶奶跟爷爷听见了这个暗号,他(爷爷)就门打开来。打开了我奶奶就要煮饭给他们吃。但是因为我奶奶是开杂货铺的,她的东西(就无偿给别人),次数一多了,我奶奶就会发我爷爷的罗唆。我爷爷讲妇人家不知道,你不知道不要问。他(爷爷)就这样的,她(奶奶)现在也不知道究竟是谁。

其实,“永源祥”杂货店就是众多中央苏区交通线秘密接头点的一个。这个房内有六扇出入门,遇有特殊情况,疏散方便。

位于闽赣交界的古城井头村大隘岭,是历史上闽赣两省往来的必经之道,也是红色交通线上省际地下交通的重要接点。当年,瑞金与汀州党组织、工农组织的联系,包括文书、人员、物资等的所有交接,都是在这里秘密进行。

刀光剑影早已远去,战火硝烟早已飘散,血火交织的时光早已模糊成为记忆。但是,这条红色交通线和战斗在这里的交通员们,为革命做出的卓著功绩,至今仍在韩江、汀江两岸群众中传颂。

上海通往闽西、赣南中央苏区的交通线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做到摧不垮、打不掉,安全畅通达五年之久,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同期声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展览部主任、研究员 吴明刚

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这是毛泽东对红色交通线的高度评价。长征前夕,通过这条交通路线,安全护送了200多位中央和地方以及军队的领导人进入中央苏区。最难能可贵的是,从来没有发生过领导人被俘或牺牲的情况。

从1930年10月初建开始到1935年10月结束,前后5年时间里,中央红色交通线履行了中共中央赋予它的责任、实现了它的使命、完成了它的任务、符合党中央的“初心”,所以从这条秘密交通线走过来的曾三称它是“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同期声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 研究员 教授 傅柒生

这么众多的任务,这么繁重的任务,是在一个秘密情景之下完成的,而且完成得非常圆满,非常成功,所以这在实践中它是一个成功的体系,一个革命的典范。可以说这是无数前辈听党的话,不辱使命、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结果,是用忠诚和使命铸就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在战斗中诞生、在战斗中发展、在战斗中巩固、在战斗中胜利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为后人们所永远铭记!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必将永远闪耀于辉煌史册!

主题歌《我心永恒》起——

多少次穿越血雨腥风,

只为心中那一盏明灯。

敢赴汤蹈火,为血脉相通,

不负使命让天地感动。

水千里,山万重,

智和勇,看英雄,

舍身成仁,只为成功!

忘生死,向前冲,

再出发,去追梦,

征途漫漫,我心永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