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亭里开新篇


□ 符维健

1937年7月,夏日的一个傍晚,夕阳映得天空火红火红的。龙岩下井巷走来了几个人,为首的是40出头的中年人。他面容清癯,两眼炯炯有神,沉稳地踏着通往橄榄岭上的青石台阶,跨进了龙岩商会黑漆漆的大门。

商会里辟有一个小花园,这里榕树参天,怪石嶙峋,树下掩映一座白色六角亭。这位中年人踱步亭内,敞开衣襟,任徐徐清风吹拂夏日的燥热和不安。

他就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派来参加国共谈判的代表——邓子恢。遥望天际,邓子恢想起这次谈判的经过,不禁思绪万千。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驻龙岩的国民党粤军469旅旅长练惕生迫于各方面压力,不得不恢复原来的谈判,要求与邓子恢直接谈判。

7月的一天,阳光灿烂。邓子恢由适中驱车直入龙岩城。龙岩城顿时热闹起来了。

“邓子恢回龙岩了!谈判有希望了!”

群众纷纷涌上街头,鸣放鞭炮,夹道欢迎。邓子恢热情地向群众招手致意。“有这样的群众,有这样的抗日热情,我们的抗日大业一定能够胜利……”邓子恢对此充满了信心。

谈判在曲折的斗争中进行。邓子恢严正阐明了我党的基本立场,谈到最后,依然在红军集中点编的地点上发生分歧。邓子恢警觉到国民党企图消灭红军游击队的阴谋,因而坚持红军分两地集中。为了这一点,双方几经交锋,各不相让。

谈判期间,从闽南传来了惊人消息:红三团在漳浦陷入敌人圈套,被国民党粤军175师包围缴械。邓子恢愤怒地指责粤军背信弃义的卑劣行径,向国民党提出强烈抗议。在谈判桌上,他指出,“由于贵军背信弃义,制造‘漳浦事件’,部队很不放心,因此我们坚持分地集中。兄弟个人是相信在闽西不会有此事件发生,但对部队很难说明清楚。”

“这个……这……”练惕生不得不同意了邓子恢的意见。但在集中的具体地点上,练惕生眉头一皱,又生一个主意:“红军可以开到龙岩白土点编。”

“不!红军只能在龙岩的白沙和永定平和边境分别集中。”邓子恢考虑到白土在公路线上,易受敌人包围,而白沙等地交通不便,又是原红军游击区,断然决定点编地点。

争执很久,不得结果。龙岩各界人士共同谴责粤军的百般刁难,最后,练惕生被迫答应了邓子恢提出的条件。

在邓子恢与练惕生的谈判过程中,国民党专员张策安与练惕生有派系矛盾,从中破坏捣乱,企图把红军改编为省保安团。一天深夜,张策安派白土民团突然包围邓子恢的家,企图绑架邓子恢的亲属家眷,破坏和平谈判,但他的阴谋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邓子恢利用练、张之间的矛盾,与他们巧妙周旋,终于取得了谈判的成功。

夜幕降临,不知名的夏虫争相鸣叫起来。各方的代表来到龙岩商会,就正式谈判条文达成协议,签字生效。

六角亭里,邓子恢手握毛笔,潇洒自如地在协议书上签字。走出亭外,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邓子恢的心,早就飞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日前线,耳边仿佛听到了全国民众抗战雄壮激昂的乐章在中华大地上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