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天台寺”

图为天台山上遗存的舍利塔 张永辉 摄
□ 曹木旺
天台寺位于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天台山主峰鸡冠山西麓。据《宁洋县志》《漳州府志》记载,早在宋朝时期,慧真祖师“卓锡于此”,始有天台寺(庵),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刹历经沧桑岁月,几度兴衰,直到2013年,香寮村几位有识之士牵头,发动四方信众,集资兴建了“天台寺”,使这一千年古刹重放异彩。
天台寺前是一片开阔的沼泽盆地,有大片的丁香树林;盆地中有座小山峰,与前后两峰并峙,如三尊香炉,俗称“三宝炉峰”;天台寺有三条石砌古道蜿蜒,分别通往永安、连城、宁洋(今漳平双洋镇);寺(庵)之右侧200多米处,有一座宋代石构空心式五层八面葫芦刹顶的舍利塔(县级文保单位);寺之左侧七八百米处,通往宁洋(双洋)的古道上,有一座依山垒石、造型独特的石拱桥——凌云桥,俗称“牛角桥”;天台寺南向两三公里处,有一瀑布,蔚为壮观,蓄水为潭,号称“龙潭”,《宁洋县志》载,“龙潭石窟,如釜累累”;天台寺的周边,至今还可看到零星的古茶树,据目测树龄已有几百年了,应该是历代僧侣种植的遗存。
天台山名称来历有二:一是极言山势之高如插入云天,一是以其“风光秀丽胜天台”,故名。天台山上群峦起伏,云霞缭绕;奇花异草,郁郁葱葱;溪潭泉瀑,交错其间。明朝进士户部员外郎刘锐有诗赞曰:“石磬一声天地晓,白云卷地鹤归来”;明代进士王镜也曾在此著书立说,有《天台山赋》传世;《宁洋县志》载,“去地千百丈,水流花开,自为胜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每年盛夏,龙岩、三明及厦、漳、泉等地信众,纷纷前往天台山消夏避暑、进香圆(祈)梦。200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了“天台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寺为“天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