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靠合力


□ 苏凤娟

近日,看到一条关于单身母亲被杀,警方证实其15岁女儿有重大作案嫌疑的新闻。母亲是一名好强的律师,工作出色,人缘极好,对女儿要求严格,女儿懂事、成绩优秀,从小开始都是上重点班,此外钢琴、绘画、游泳等诸多才艺伴身。外人看来,她们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母女,可是这起案件的发生,再次暴露出家庭中亲密关系的黑暗面。

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女儿弑母的具体原因,有猜测是女儿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加上母亲对孩子要求太严,原本孩子高中读的是寄宿制学校,可以缓解母女的紧张关系。但遇上疫情,连着3个月的长时间相处,关系又降回冰点,导致悲剧发生。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学校从5月开始才陆续开学,在这之前,学生几乎足不出户,一家人朝夕相处,摩擦被不断放大,已经有好几起因为学生压力过大或者和父母关系僵硬导致学生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新闻,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尽管国家在进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方面出台明确规定,但在唯分数论的背景下,超前学习、课外补习、寒暑假补课等方式层出不穷。当我们还在怀念读书生涯的单纯美好时,现下的学生学习压力已远远超过我们小时候,甚至不比我们工作压力小。过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孩子负面情绪累积,而“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仍是一句至理名言,回荡在家长们的脑海里。唯分数论让我们忽略了孩子外在的优秀并不能掩饰内心的摧残,比起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

教育之本在立人,立人之本在立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靠合力,家长要把好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关,摆正自身教育理念,关注孩子心理动向,及时疏导孩子负面情绪,让孩子在温情的环境中成长。学校的评价方式要淡化分数,不以分数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尽可能放大孩子身上优点,因材施教。高压的教育环境更是需要教育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反思并进行研究、探索,让我们的教育体系补齐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块短板。教育的初衷是让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坦然而自信地面对生活、面对挫折,而不是被学习压力笼罩,学习不该成为压垮亲子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