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凹背探幽


□王松基 文/图

象牙凹背,是永定区湖雷镇锦溪村幸福组的偏僻小山村,对我这个八旬老汉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更是神秘!说“熟悉”,是老早就听说过;说是“陌生”,却从没去过。说是“神秘”则是因为这个象牙凹背,既非象基村的“象牙”也非上南村的“凹背”!怎么就偏偏有个“象牙凹背”呢?

要想去寻访大山深处的象牙凹背,非得找个向导不行,因为这样可以不走冤枉路。得知一位学生婶婶的娘家象牙凹背,于是我就把这位学生请来做向导就再合适不过了。

下午,师生俩各自骑一辆摩托车,披着和煦的阳光出发了。

我们飞快地行驶在宽敞的大马路非常惬意,刚过溪口店子,右拐弯就是年代久远的平板水泥桥,过了桥便是弯弯曲曲的村道,幸好还是水泥硬化路面,尽管坡陡,车子在行进中还算平稳。顷刻,古老的黄墙黑瓦土楼映入眼帘,这就是象牙凹背了。

在这深山老林中,让人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其实,翻过象牙凹背的大山,背后就是上湖雷的瑞湖山、塘下(黄石坑)、长坪坑和缺背了。此去的羊肠小道偶有上山采药、挖笋或摘蕨的人,显得寂寞。可就是这些长年没人问津的山路,正是笔者要给读者讲述的故事——

1929年9月21日为配合毛泽东转移,阮山派出赤卫队员用担架护送,把身患重病的毛泽东从雨顶坪接过来,经湖雷乡的小山村石城坑小憩后,飞快地跑了20多公里的山路才安全转移到了森林茂密的上湖村塘下,住在“兴福庵”治病。毛泽东在这里居住的10多天期间,阮山除了请姐夫吴修珊前来给毛泽东号脉、开方外,更多的是给毛泽东送来湖雷地区共产党组织和当地农民赤卫队开展革命活动的情报,有时则吩咐儿子阮化鹏专送,并且交代儿子交到了兴福庵“杨先生”手上之后,如果对方没说什么就不要再问什么话了,赶紧返回。

毛泽东在兴福庵治病期间,经民间中医吴修珊的精心医护,恶性疟疾很快就稳定下来了。在精神焕发时,毛泽东想得更多的是必须深入到附近的小村子做调查研究。于是,他辗转在瑞湖山、象牙凹背和缺背等地体察民情,走家串户做发动群众的宣传工作。

毛泽东和穷苦农民就有说不完的话,在象牙凹背的永兴楼一住就是三个晚上。一天,白军和民团在放火烧掉了上湖村塘下的兴福庵后,向象牙凹背追来,只见毛泽东一行出现在永兴楼斜对面的羊肠小道上,消失在往堂堡方向的朦胧夜色之中……

据象牙凹背八旬老人沈开春夫妇和他们的伯母说,毛泽东离开后不久,当地民团一伙人气势汹汹赶来象牙凹背,引燃抱来的柴火,把永兴楼烧着,看着冒出浓烟和窜出火苗后,才悻悻而去。几天后,开春的大婶他们还捅下了挂在残垣断壁上的马蜂窝。新中国成立后,永兴楼横屋客厅墙壁上,还挂有鎏金的木质牌匾《革命纪念牌》,现已遗失。

据两位八旬老人沈汉祥、沈汉森介绍,当年他们的叔父沈永宽在毛泽东的教育和鼓励下参加了红军,把青春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在一次战斗中,因没有炮战经验,竟然被强大的炮火后坐力震倒在地,致使重伤,经过在家的半月调治无效,壮烈牺牲。象牙凹背的另一位优秀青年沈旺添,当年跟随红四军第四纵队走上了革命征途,此后杳无音信。

上湖村塘下和缺背都是革命基点村,令人遗憾的是象牙凹背却被遗漏了。象牙凹背的革命群众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将永垂史册。

如今,三层的永兴楼已经是一块杂草丛生的平地,剩下的一间横屋被楼主人略加修整也继续居住了十几年。现在,永兴楼的房前屋后有柚子林,建有养牛场,后山上郁郁葱葱。象牙凹背村民有的已经迁出大山,盖起了洋房,还购置了小汽车。小伙子沈茂洪对我说:“王老师,两辆摩托车搬到我小车后斗去,你们二位就坐我的小车,我载你们回湖雷集镇吧!”

抚今追昔,怎不叫老夫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