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回归 查缺补漏 加强运算 规范答题
——高考理科数学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 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卢燕霞
数学是最好得分的科目,同时数学又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多少学子因为数学成绩而走向不同的大学。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三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近2个月,对于数学科而言,网络教学跟真实课堂的效果存在着很大差异。针对这一情况以及往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后阶段数学复习建议,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 全面回归,查缺补漏
首先,针对前期在线学习带来的问题(如“夹生饭”)、市质检、省质检以及返校考暴露的问题,查缺补漏,重点复习,力争突破。其次,要做到三回归:一是要回归课本,每年高考试卷中都有不少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有相当部分是教材例题、习题的改编。因此,在复习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例题、习题的功能,深刻理解问题实质,挖掘教材内涵,实现“由内到外”的突破;二是回归做过的试题,经常翻看做过的试卷尤其是省、市质检卷,特别是错题与经典题,要注重解题反思、错因分析,向自己的错误要分数,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往前走;三是回归高考题,要清楚每个知识板块在近3年全国卷中是如何考查的。
二、认识自己,明确方向
对于尖子生而言,必须在12题、16题、20题、21题寻求突破,后阶段的练习要以这些题型作为训练重点,同时要兼顾其他题型的熟练性,做到容易、中档题不丢分,难题多得分;对于基础扎实、平时成绩在100分左右的同学,不建议在12题、16题、20题、21题花太多精力,事实上你只要拿到其它分数就达到你的目标了。总之,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要找准切合自己实际的努力方向,选择的标准是:跳一跳能摘到。方向找准了,你后阶段的备考就一定有成效。
三、正难则反,提高实效
高考是智慧的较量,尤其是面对困境如何摆脱的智慧较量。高考必然会出现“生题”“新题”,考生可能因一时无法把握,会解题停顿。以单一的方式一味地解题并非上策,要学会从侧翼进攻,要有“战略迂回”的意识,从侧面或反面的某个点突破,采取类似“管涌”的方式可能更好。“正难则反”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顺向推有困难时就逆向推,直接证有困难时就间接证,从左边推右边有困难时就从右边推左边。训练材料以考纲为准,不盲目拔高难度,不做偏题;做题时要多思考多总结,从做题中提炼方法和技能;养成限时做题习惯,要有时间感和紧迫感。
四、加强运算,避免失误
运算技能是基本的数学技能,是解题的基本功,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保证。追求运算的合理性、简捷性与准确性仍是后期复习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运算途径,掌握运算方法,优化运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要从“会不会”向“能不能”“对不对”转变,使增强“运算技能”成为重要的得分点。
五、整理错题,力求提高
做错的题目就是你的弱点所在,找到错因,真正掌握,是增分的关键。错误并非更正一次就可以改过来的,相反,有很多错误都是犯第二次、第三次了,甚至于更多次。复习越往后,在知识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就越小,若能更好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增长空间,收集自己的错误,分门别类,没事的时候翻一翻,看一看,自警一番,向自己的错误要分数,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六、注重得分,规范答题
高考数学评卷的主观性很少,评分细则都是细到每一分。如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注意:有时不用向量法更简单)能正确建立坐标系、计算出关键点的坐标都可以得分;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只要写出正确的定义域也可以得分;三角函数和概率统计题能正确写出相关公式也可以得分等。所以,碰到难题不要怕,运用好技巧也可以拿分,请相信“只有不会做的题,没有不得分的题!”
此外,要规范答题,保证解题过程严密、规范、完整,培养自己落笔有据、会而必对的自信,凭借严密的思考、规范的表达,做到关键地方不含糊。
七、调整心态,静心备考
要打破省质检定性论,省质检排名跟高考排名并非完全相同,后面两个多月的备考对高考成绩影响很大。省质检后,容易出现“高原现象”,以往清晰的知识点变得模糊,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对待每周一次的综合测试,自信心有所削弱,焦虑感增加。遇到这种情况,不用过于紧张,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长时间努力后的疲倦及省质检后短期目标缺失造成的。要正视这种现象,及时确立短期目标,重新出发。
八、讲究策略,学会考试
(1)调整心态,从容迎考——以平常心态参加考试,克服因考试的烦躁、畏难心理等非智力因素带来的心理影响,为了保持状态,考生每天要保持一定的练习量,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目的是巩固并深化复习效果、不至于产生“生疏感”。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面对难题,能依据题目难度适时调整解题顺序。
(3)按题作答,讲求效益——依据题型特征寻找合理的答题方法与答题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