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调节孩子的学习心理?
□张淑蓉
假期延长,学校“停课不停学”,在这个时期,孩子容易出现几种学习心理:有的过分轻视,对学习放松要求;有的过分焦虑,无法集中注意力;有的特别有自律性,能够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学习。第三种往往是别人家的孩子,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自觉,下面笔者就主要来讲讲如何调整孩子的学习心理。
众所周知,信息环境会影响信念价值观,继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情绪。如何才能帮助孩子?首先是看事实。带着孩子查看“全国疫情实时数据”会发现死亡率除了湖北,其他省市非常低,而且治愈率远远大于死亡率,整体而言疫情控制比较理想,只要大家响应国家号召,好好待在家,学会科学防护,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多锻炼就没事,给予孩子安全感。接着转观念,从这次事件中你是否有收获?有的人把“隔离在家”这段独处的时期称为“人生增值期”,利用这段时期把想看的书看完,把想追的剧追完,把感兴趣的课程学完,把书稿写完,总之把所有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投资自己。多给孩子讲讲正能量的榜样,树立孩子的信心。
假期的意义是什么?补课,赶超?都不是。其实假期是学习的调节机制。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现实生活中很多学霸不仅学习名列前茅,篮球也打得好,游戏也会玩,说明了既会学习又会玩。而被动学习的话效率低,即使整天花在学习上也收效甚微。对于被动学习的孩子,笔者给以下几个建议:
1.调节家庭中的三种时间。首先家庭时间,利用全家人在一起吃饭或者看电视的时间,用于调节身心平衡。其次是一对一时间,即父亲或者母亲单独陪伴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学习计划,并表示愿意帮忙。用陪伴来诠释对孩子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感受到保护与安全。最后是个人时间,即孩子独处的时间,给孩子自主感。三种时间不一定平均分配,每个家庭是不一样的。学习是在个人时间中完成的。2.小学生多安排身体类的活动,因为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身体来学习。青少年可以多营造课外阅读,讨论的氛围,做有深度的思考。3.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可以调节我们身体的压力,增加家人的协作和连接感。4.在这整个过程中,记住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因为这是破坏孩子主动学习的大杀器,会导致孩子变得不自信,不开朗,不爱与父母沟通。
最后就是给予信任和时间。学习心理的改变或许没那么快,但是我们要有农人的心态,静待花开。未来拼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内动力、安全感、责任感、创造力等精神财富。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