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与心灵的交响

——黎钟《御风而歌》品读


□汪征鲁

日前,黎钟兄馈余新著《御风而歌》,奉读之后,颇有感慨系之。他曾在学校办公室工作,任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近十年,可谓是我的老战友、好朋友,特别是我俩联袂赴京沪港和大西北等地公务,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黎钟先后出版了散文诗集《守候生命的风景》、《岁月风铃》和《灵魂的碎片》,与我共同主编福建师大百年校庆纪念文集《情怀长安山》。郭风、柯蓝、许怀中、谢冕等文坛宿将和诗歌理论名家对其散文诗作也有著文评说,赞美之辞,溢于言表。我不揣冒昧,聊发数语,缘于友谊与学识也。

作者以卅载时光,游历了全国所有省区及五大洲四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这部散文诗集,正是记录与抒发着行旅中所见、所闻和所感。作品分为“华夏踏歌”和“异域跫音”两辑,计三百余首,是国内第一本纯粹以旅行为题材的散文诗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诗人匆忙的步履穿梭于山山水水,似乎所到之处都能激荡起诗歌的涟漪,也诚如原《红旗》杂志社文艺部主任柯蓝先生所言:“他怎么会见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把它写成散文诗呢?”

究其原因,窃以为是对生活的挚爱,“他是大自然积极的观察者、感受者和崇拜者,他与自然进行幽渺的对话和心灵交流。”(谢冕语),象《京华之恋》、《浦东抒怀》、《仰望解放碑》、《嘉峪关拾梦》、《致羊卓雍湖》等众多散文诗篇,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民族的深爱之情,饱含赤子的拳拳之心。这些题咏地方名胜的诗篇,不是一般化地描摹客居他乡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而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怀和缘情言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体验和灵魂升华。作者呈现古老悠久的欧洲、非洲等异国风情的作品,亦笔精墨妙,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水乳交融,文章达到了较为深邃的精神境界,意蕴沉籍、深宛隽永,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审美享受。当然,他也并不一味地低廻浅唱,当目睹自然资源被掠夺、花木被蹂躏,其诗篇充满愤慨,作者给予最坚决的谴责和鞭挞。

古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黎钟数十年间,矢志散文诗创作,未曾稍减、不悔此道。他勤于学习思考,博览群书,临事以敬,笔耕不辍,尤其独锺这一体裁,累积较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因此诗风纯正、语言典雅优美,艺术手法富于变化创新,在精短洗练的文字中,寄寓的信息丰富、情愫浓郁。他熟练地驾驭这种文体,以一颗敏感的心洞察自然和人生的真谛,努力寻觅真善美的心灵图景。其探索精神与创作实绩令人惊喜和折服。

近闻《御风而歌》在我校图书馆24小时书房上架,不少青年学子相互传阅、不忍释卷,余心欣焉,美哉善哉!

(作者系福建师大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