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大王”杨鹏:

“保卫儿童想象力”的创意密码


通讯员 詹鄞森

在这个被AI、短视频和信息洪流裹挟的时代,我们的孩子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选择危机。是死记硬背地投喂知识、书本,是以精准冰冷的算法推荐、照搬,还是滋养以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守护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成为一个宏大而紧迫的课题。为此,我们走进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杨鹏的家,在这座四壁书墙之间,聆听这位“幻想大王”的侃侃而谈。

书房即宇宙:四壁藏着的“精神财富”

在长汀古城墙上游走,在马屋桥边的一座座小院之间,我们走进了杨鹏的家。一楼二楼全是书房,我瞬间理解了什么叫作“社会的精神财富”。从地板到天花板,书籍如砖石般垒起四壁,构筑成一个个独立于外界喧嚣的结界。

这里不仅是他的家,更是一座微缩的儿童文学殿堂,陈列着他从大学时代至今的创作轨迹。有他在北师大读书时的作品,有他接触参与写作的《圣斗士》《小龙人》《中华五千年》等影视作品。他说:“1996年,我为中央电视台编剧的第一部动画片《八仙过海》,为日后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由我担任总编剧的161集动画片《千千问》,在央视动画城播出十几年。转眼20多年过去,这部作品也成为央视动画经典作品。”回望过去,如在昨日,时间真是快得不可思议。

2007年,杨鹏的动画原创公司制作绘本动画片《小石狮》,该片获“国际动画金海豚奖”,在莫斯科动画节播放。近日漫画版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我是孙悟空》,进入香港诚品书榜,居第4位。从2002年《校园三剑客》输出香港开始,其作品销量在港台地区连续20多年,位居各种儿童文学类畅销榜前茅。

“很多人问我灵感从哪里来?”杨鹏笑指四周,“它们就在这里,在每次与智者的对话中,每次与经典的学习中。”从早期风靡校园的《校园三剑客》,到后来脑洞大开、让爸爸能装进口袋的系列童话,再到成为中国第一位与迪士尼签约的作家,他的创作生涯本身,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儿童幻想文学的进化史。这满屋的书籍,既是他的给养,也是他试图传递给下一代孩子的宝藏。

2025年9月,杨鹏空降浙江,为小读者带来以“保卫想象力”为主题的精彩分享。他讲述了自己的创作故事,深度揭秘《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校园三剑客》等畅销作品背后的创作灵感与奇思妙想。从个人成长感悟到阅读心得体会,从前沿AI科技到人生智慧分享,他用独特的视角告诉人们——在这个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想象力才是孩子们最珍贵的“超能力”!

在精彩的互动环节,小读者与“鹏哥”零距离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创意火花,收获满满的成长启发!

30多年来,杨鹏用他的“纯净之心”,为孩子们创造了100多部作品,陪伴了几代中国孩子的成长。他不仅在儿童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还跨界动画编剧和影视制作领域,创作了《福娃》《少年狄仁杰》等多部动画片。他的作品充满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他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银河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作品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

与AI共舞:时代飞奔,读书的“不变”与“万变”

“我最近闭关300天写作,出关15天第一场讲座在成都七中,恍然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之感。”杨鹏说,AI在过去一年迅猛发展,远比其想象更快的速度击毁旧秩序,一切都在往线上走,一切都在数字化,也逼迫他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结交新的人脉资源和开启新思路。多年前创业时的热血沸腾,在本该沉稳如山的年龄重新出现。

杨鹏去了广州、成都和杭州等城市,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接触多家游乐园、动漫和科幻的公司及出版人,心里充满沧海桑田的震撼,脑中填满海量的信息。

“疫情结束后,我以为只是游戏规则改变、时代切换转折,现在才发现,那只是承前启后的序篇,2025年才是新时代元年。多数人还困在旧有模式和思维的框架里坐井观天,但许多先知早已跳出思维之井,正在新时代范式里捷足先登!这又是一个拼智商、拼眼力、拼布局的时代,在这个关键节点,看清本质、定位新产品、找到同盟军,建构简单有效的工作模式,将成为未来数年做事成败的关键。”

面对AI崛起和时代飞速发展这个核心议题,杨鹏并未流露出焦虑,反而显得从容而深邃。

“AI很强大,但它无法替代两样东西:一是充满汗与泪的生命体验,二是源自内心深处、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杨鹏强调,“我们现在要培养的,不是会和AI做一样题的儿童,而是会问出AI都无法提出问题的小孩。”

那么,在这个大变局的背景下,孩子们该如何读书?

杨鹏认为,一是从“信息接收”转向“思维体操”。他说读书的目的必须升华。“如果仅仅为了获取信息,AI搜索引擎比任何书籍都高效。但真正的阅读,是一场思维的马拉松和想象力的体操。”他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引导孩子从“这本书讲了什么”转向“如果你是主角,你会怎么做?”“这个故事之后还会发生什么?”让孩子在阅读中完成思考、批判和再创造。

二是捍卫“慢阅读”与“深想象”。他说,在碎片化阅读成为习惯的今天,要极力倡导“沉浸式”的慢阅读。“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想象力的虫洞,需要孩子静下心来,才能穿越进去,构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世界。”他认为,这种构建内心图景的能力,是抵御信息茧房带来的焦虑、培养专注与创造力的核心。

三是喂“第一口奶”要精彩:科幻与幻想的必要性。作为科幻作家,杨鹏尤为强调幻想类读物在当下的独特价值。“科幻和童话,不是‘瞎编’,而是基于科学规律和人性逻辑的‘思想实验’。”它们能赋予孩子三种关键品质:面向未来的前瞻性视野、探索未知的勇气,以及改变世界的雄心。“一个读过《星球大战》的孩子,看待头顶星空的眼神,肯定与别人不一样。”

长汀的根:在地文化是想象力的沃土

汀州的城墙是封闭的,是跨越千年的。但汀州的文化传承却是超越时空的。杨鹏说,他的新书《我的朋友巴菲猫》,近日在樊登老师直播间首发销售8690套,全部备书售罄,居当日销售冠军。

作为首位与迪士尼签约的中国作家,杨鹏回忆说,转眼17年已经过去,“当时我就想文学、影视作品,是没有国界的,是跨越意识形态的,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杨鹏坦言,长汀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与客家文化,是他想象力的最初源泉。“所有的天马行空,都需要一个坚实的发射场。家乡的传说、风物、人情,就是我创作的‘地球锚点’。”他相信,越是全球化的时代,越要让孩子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因为独特性,才是创造力的真正内核。

采访结束,走出杨鹏小院,仰望中秋星空中烟花绽放,俯瞰汀江无声流淌,这里仿佛不再是纸页、藏书的集合,而是一座为“人类幼崽”建造的、对抗精神平庸化的堡垒。杨鹏这位从长汀走出的“孩子王”,用他的笔和满屋的书籍,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路径:在时代大变局之中,最好的投喂不是禁锢与灌输,而是用最优秀的“精神食粮”,为他们打开一扇扇窗,点燃一盏盏灯,让他们的想象力,成为照亮未来不确定性的、最确定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