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长沙行记事

橘子洲头眺望湘江
■宋客 文/图
要到长沙办事,择一个工作日前往。
天刚蒙蒙亮,搭乘龙岩至厦门的动车,再乘航班飞长沙。
甫一出站,热情的的士司机便迎了上来。钻入,从机场到酒店,的士司机便天南海北地侃了起来。“我们长沙啊是个好地方,东有浏阳,西有宁乡,南有湘潭,北有湘阴,湘江自南而北穿城而过,注入八百里洞庭湖。我们现在经过的长沙县辖区,正是著名的工程机械、矿山机械设备生产基地——三一重工、中联重工的厂区。长沙的文旅产业做得好,橘子洲和岳麓书院是网红打卡地,值得一看。湖南卫视及下辖的芒果TV一枝独秀......”
下午,我拜访湖南人民出版社,因有一书稿交由该社出版。在编辑部,我与肖编辑、文编辑交流。编辑们对书稿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修改办法,甚至对错别字都进行了一一订正。我佩服他们的敬业精神、专业修养、学术视野。一页一页,任何疑点绝不放过。书香四溢的办公室留下我们共同探讨、交换意见的身影。对改得眼花缭乱的一沓书稿,我说,“我拿回去,改好再呈上”。
次日一早,出版社审校部吴主任约我一起吃早餐。边走边聊,吴主任向我介绍起周边地域曾经的过往......
吴主任说,我们现在的位置在开福区营盘路。一想到营盘,肯定与驻军扎营有关。对了,这里就是南宋词人、抗金名将辛弃疾创建地方部队——厢军(飞虎军)的所在地。据资料记载,1179年春,辛弃疾奉调湖南运转判官,之后又改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在长沙,辛弃疾选择五代时马殷在长沙的营垒故地,建造飞虎军新的营房——飞虎寨,并限期一个月内完成。同时,招兵买马,从地方部队中选拔兵勇,从各路旧有将帅中物色将领,并以最大可能安置配备,一时间飞虎军内人才云集,共有壮健步兵两千、骑兵五百。辛弃疾感叹金兵铁骑之威力,派人到广西以5万贯钱买回500匹战马,又请广西安抚使每年代买战马30匹以作补充之用。然后,飞虎军开始了严格的训练。这一地域,故称营盘路。
往前,经过长沙一中校门,便是清水塘,这里是毛泽东与杨开慧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地方。吴主任说,以前里面有一口清水塘,故名。沿街是一树一树、高大挺拔的梧桐树,周边建起了铁栏栅围墙。隔着栏栅,可以望见里面被改造成一处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好,栏栅上镶嵌了多块“革命与爱情”的展板,让人知其所以然。展板介绍道:1921年冬至1923年4月、1923年9月至12月,杨开慧与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毛岸英、毛岸青相继在这里出生。1923年底毛泽东离开清水塘赴上海后,杨开慧带着孩子在这里居住至1924年5月。毛泽东正是从清水塘出发,以国为家,带着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走上了自强与崛起之路。
周边还有小吴门,原是长沙的东门,又叫小乌门,历史上是一处繁华热闹的存在。吴主任伸手往前方一指,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就是小吴门人。陈树湘牺牲后,敌人威胁群众,将他的头割下,悬于城门示众。”
早餐毕,我们一起乘地铁,经三个站点便到了橘子洲景区。从空中俯瞰,橘子洲如同一艘航空母舰,行驶在碧波荡漾的湘江。我们从舰艉进入,但见熙熙攘攘、人流如织。我们搭乘景区小火车,掠过一路草树、风景,径直往橘子洲头奔去。约莫15分钟,终于抵达。在舰艏,但见碧空如洗,白云飘飞。江水滔滔,浪花四溅。湘江两岸,高楼林立。江风拂熙,衣袂飘飘。当地人说,左岸便是岳麓山,山下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岳麓书院——那是传承以“经世致用”为圭臬的湖湘文化的思想高地,以至于三湘大地自南宋以降造就“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人文盛况,令人景仰!
回头,一座高耸的青年毛泽东塑像矗立在橘子洲头,掩映在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的花树丛中。两名武警战士在一旁荷枪肃立。成千上万的群众簇拥在这里,秩序井然,流连忘返。一日又一日,徘徊复徘徊,仰望着、凝视着、端详着毛泽东的塑像,多少心里话涌上心头,化作感恩、奋进的力量!
据介绍,建造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塑像的石材,即来自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洪山乡。心头一震,倍感自豪。
长沙城,红满城,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