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法院的“金算盘”


■ 通讯员 陈立烽 汤影华 江育荣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对人民法院司法保障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予以表扬,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装备管理处副处长程晓敏荣获“人民法院司法保障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她近二十载坚守司法保障岗位,全力护航审判执行工作的褒奖。

自2006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程晓敏将红色财政精神融入新时代司法保障工作,在“算盘”与键盘的交替间,在数据与报表的方寸里,默默为司法公正筑起一道坚实的财务屏障。

党建铸魂

校准财务工作的“法治航向”

“财务工作不只是算数字,更要算政治账!”这句话是程晓敏在预算编制会上的口头禅,也是她工作的核心准则。

她创新推动“党建+财务”融合机制,在预算编制、资金分配等关键决策中,既算清经济账,更严把政治关、法治关。曾有项目申请经费,她敏锐察觉其与“司法为民”核心目标关联不强,果断提出调整建议,最终将资金引向智慧法院建设等关键领域。

围绕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她力推“项目化预算”管理,变“撒胡椒面”为“精准滴灌”。通过动态跟踪、效益分析,她让有限的经费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一次,她发现某庭室经费结余,而执行局跨省执行费用紧张,便迅速协调调剂,解了执行法官的燃眉之急。

管理提效

提升司法为民的“法治温度”

“过紧日子不是压缩服务,而是提升效能。”程晓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将精细化管理贯穿始终,致力于让群众和干警都能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速度。

2023年初,程晓敏在支部“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期间,遇到了来法院缴纳罚金的漳州籍家属林阿姨。当时,异地缴纳罚金,是困扰许多服刑人员家属的难题。摸清民生“痛点”后,程晓敏牵头成立攻坚小组,多次往返监狱、银行和技术公司,攻克数据对接、支付清算等难关。最终,创新推出“身份信息预核验+微信支付直连国库”方案,实现“扫码即核验、支付即到账”。

系统上线后,一位人在广东的家属通过工作人员电话指导,成功线上缴纳罚金,激动地致谢:“两分钟办完之前两天才能办的事,你们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服务超6000人次,为群众节省交通成本超200万元。

诉讼费退费流程繁琐也曾是当事人的“心头堵”。为此,程晓敏主导建立“立案时预存账户+结案后自动核算”机制,并推动部门协同,打通信息壁垒。当事人老王在判决书送达当天就收到了退费短信,惊喜不已:“还没申请,钱就到账了!”这种“零申请、零跑腿”模式,将平均退费时间从15天缩短至3天,群众满意度高达99.68%。

风控筑底

筑牢廉洁司法的“法治堤坝”

在财务工作中,程晓敏始终坚守“依法管财、依规用财”底线,着力构建“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财务风控体系,为廉洁司法筑牢坚实屏障。牵头完善制度体系,出台多项内控制度,覆盖预算、审批、采购、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扎紧制度的笼子。

依托科技赋能,程晓敏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融合,实现案款流转、经费开支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升级后的差旅费“一人一账户”管理模式如同“电子眼”,及时拦截超标准报销,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近年来,她多次获年度考核“优秀”、三次获个人三等功。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者,她的“战场”在预算报表里、在财务系统中、在采购流程上——这些看似与审判无关的后勤保障,恰恰是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基石。

“群众办事更方便,同事们办案更顺畅,再辛苦也值。”面对繁杂的工作,程晓敏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她的初心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