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检察:诉前磋商机制的实践之路


通讯员 林书晨

“感谢检察机关组织的磋商会,凝聚了各方执法合力,大大减少了小区乱停放电动车、乱堆纸皮等现象,有效降低了火灾隐患。”新罗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行政部门在开展居民小区消防安全专项监督“回头看”时,一位城管执法人员站在摆放整齐的成排电动车前不由感叹道。

时间回到两年前。2023年10月,新罗区某小区地下车库发生火灾,造成15户业主不同程度财产损失,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经有关部门调查,起火原因竟是车库内老化电线断开掉落到一旁堆放的纸皮上引发火星,但小火星最终酿成了熊熊大火。

据此,新罗区检察院部署开展居民小区消防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然而,居民小区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职责交叉复杂,为进一步厘清各部门职责,形成履职合力,新罗区检察院主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诉前磋商会,组织城管、消防、应急及中心城区七街五镇共同参与。

会上,各方围绕通道清障、设施维修、充电桩建设等问题,深入探讨解决方案及职责分工,高效达成履职共识,形成磋商意见。同时,会议推动建立整改进度定期通报和联合验收机制,持续跟踪问效,确保磋商成果落地生根。经磋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立即开展全区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出台《新罗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三年专项行动方案》,全面排查占用消防通道停放车辆、小区楼道及地下车库堆放杂物等问题,实地走访物业小区49个,消除安全隐患24000余处,建设电动车、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498处,充电桩10552个。此外,该案例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写入《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

这都要归功于诉前磋商机制。2020年初,新罗区检察院在全省率先制定《关于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磋商程序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磋商会通过面对面沟通,“开门见山”摆问题,“直抒胸臆”谈看法,厘清部门职责,凝聚执法司法合力。

五年来,新罗区检察院在环境资源保护、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广泛运用磋商机制,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65件。其中,在龙岩市率先开展“校外托管机构规范化管理”专项监督,针对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问题,经磋商推动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出台托管机构规范化指引。诉前磋商机制有效实现公益诉讼案件繁简分流,节约司法资源,降低公益保护成本,提高公益保护效率和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精准性。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十年来,新罗区检察院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不断探索出公益诉讼实践的创新路径,建立了诉前磋商、“检校企”协作、聘请高校学者专家作为“益心为公”志愿者等一系列创新机制,充分借智借力“外脑”作用,助力将高质效公益诉讼履职转化为服务大局、改善民生的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