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改革赋能产业兴 民生答卷暖人心


永定工业园区一角

永定蝴蝶兰小镇

通讯员 熊川 文/图

“地区生产总值达168.85亿元,同比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7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6元,分别增长6.2%和6.7%;504.72万人次游客涌入土楼,带动文旅消费52.74亿元,同比增长15.2%......”2025年上半年,永定区以一组亮眼的数据交出半年答卷: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正是永定区以改革为桨、创新为帆,在老区苏区振兴路上劈波斩浪的生动注脚。

上半年,永定区推动产业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建材领域,永定红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国企主导+生态修复基金+商业反哺”模式,实现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84%,峰市锦西石英矿“探转采”工作一年内完成,堂堡钴土矿勘查探矿权列入自然资源部出让计划,龙景矿区饰面用花岗岩矿采矿权实现高倍溢价出让。大健康产业上半年实现产值22.7亿元,采善堂完成股权重组加速布局,王老吉浸膏生产车间落地投产,并推动药食同源新品研发。电子信息产业表现尤为亮眼,产值达73.17亿元,同比增长29.28%,富鑫达电子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大幅提升产能,安通汽车线束生产项目(二期)顺利竣工投产。

130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88亿元,占年计划56.14%,其中9个市攻坚项目完成投资 26.14 亿元,超年度计划18%。闽西南应急仓储中心(二期)通过国家发改委答辩评审,光坑水库用地获批并开工,7个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0.56亿元,城区、乡镇新建改造污水管网分别完成16.9公里、22.3公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永定区202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上半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批41个、企业投资项目备案271个,总投资分别达51.34亿元和282.50亿元,“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件量超2万件,解决企业难题81个,获评“2024年度全市营商环境优良区县”。

在重点领域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医防融合新模式获全省推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一院五部八中心”运行体系让患者就医更便捷;文化体制改革领域,永定万应茶非遗工坊入选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打造乡村旅游新典型”入选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

文旅融合成为改革亮点。洪坑土楼景区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带动非遗市集单日销售额突破10万元;省道S318线土楼旅游公路获评全国示范。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504.72万人次、比增11.0%,游客旅游花费52.74亿元、比增15.2%。此外,成功举办第二届“对口帮扶花开永定”文旅消费市集,带动线上线下消费超50万元。

乡村振兴战略中,“三抓三效·五提五园”乡村振兴“书记工程”三年行动生成51个试点村领办项目,完成投资7313万元,占年度计划53.2%;龙潭镇蝴蝶兰产业园带动2000余名村民就业,村集体年增收超50万元,下洋镇国家级肉牛产业强镇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亿元,“永定六月红”早熟芋获评2024年度“福建名牌农产品”。

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农村“客货邮”融合服务站实现全区23个乡镇和263个行政村100%全覆盖,去年9月全线开通至今年6月底,共配送进村快递33.7万件,有效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福道精品工程已完成11公里的道路基础建设和沥青铺设,累计完成投资1700万元,为市民提供休闲新去处。城乡环境整治方面,开展“出彩永定·美丽家园”农村人居环境“三大攻坚行动”,拆除空心房、危房222栋、8.61万平方米,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机制。

教育领域,永定一中今年高考上特殊控制线559人,实现连续五年增长;坎市文秀实验幼儿园、培丰中学实验综合楼等12个项目有序推进。医疗方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中医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区医院传染病房和医技楼等项目加快建设,高陂镇优秀案例入选2025年福建省健康村(社区)建设优秀案例。养老方面,完成209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16740名老年人缴交“银龄安康”保险费33.48万元;就业方面,发放各类就业促进资金148.73万元,举办招聘会16场,城镇新增就业177人。

从石材产业的绿色转型到土楼非遗的活化传承,从乡村振兴的蝶变到民生福祉的提升,永定区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绘就更加壮美的发展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