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依托土楼龙湖 拓展文旅项目
永定乡村旅游“嗨”起来!
捧着满满的梨筐,游客乐开怀。
剪下沉甸甸的葡萄串时真的很有成就感。
色彩鲜艳的莲雾挂满枝头,吸引着小朋友的目光。
小游客们骑在马上,既紧张又兴奋。
■通讯员 黄秋萍 汤胜新 邱颂桥 文/图
8月10日正逢周末,笔者来到永定区虎岗镇灌洋马术旅游度假村,一场别开生面的骑马体验活动正在这里进行。游客们身着专业的骑马装备,在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下,跃上马背,开始探索之旅。他们或穿梭于林间小道,感受策马奔腾的激情;又或是漫步于湖畔草地,尽享大自然的宁静时光。
“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中。每一次策马奔腾都让我心潮澎湃。”游客郑勇智说,“我真正体会到了骑马旅行的乐趣与意义,确实不虚此行。”“这里既能让孩子亲近自然,又能培养运动兴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旅游方式很有吸引力。”游客吴国微说。“我是来永定看土楼的,听说这里可以骑马,小孩子很感兴趣,就拐过来体验一下。”一位林姓游客说道。
“现在正值暑期,前来学习和体验马术的孩子非常多,游客里年纪最小的才5周岁。最高峰时每日客流量达200余人,周边城市的游客也都慕名而来。”度假村负责人赖武鑫介绍说。据了解,灌洋马术旅游度假村正分阶段推进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马术核心功能区改造,引进35匹良种马匹,同步开发的马文化博物馆也即将对外开放。“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额1500万元,创造税收50万元以上,将有效延长永定旅游产业链条。”赖武鑫信心满满地说。
永定区依托客家土楼这一旅游大IP,大力拓展新的旅游项目、亮点,让本地游客有新的消费动力,让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参观土楼之余,还能有其他的旅游项目可供选择,让游客留得下来,玩得尽兴。
在培丰镇洪源村的星星家庭农场的40亩葡萄园里,葡萄藤下挂满了如七彩玛瑙般的葡萄,慕名而来的游客提着果篮穿梭其间。“今年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都非常好,现在每天都有五六批人前来采摘,其中还有不少外地游客,说是参观土楼后过来的。葡萄的销路很不错。”种植户简光星说。
如今的“生态种植能手”简光星,曾是培丰镇众多煤农中的一员。“当年挖煤月入过万,但山秃了、水浑了,心里总不踏实。现在看着自己的果园越来越好,我是信心十足,越来越有干劲。”简光星说。如今在培丰镇,像简光星这样从“挖煤匠”变“新农人”的转型煤农已有100多个。游客们得知这里曾因煤矿开采而满目疮痍时,纷纷向这些新农人竖起了大拇指。
一处知名的旅游景点可以辐射周边一片区域发展旅游相关项目。在位于“龙湖”周边的峰市镇高南塘连片100多亩的台湾脆梨种植基地,繁茂的梨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硕大饱满的台湾脆梨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这梨口感脆,水分足,果肉厚实。每年我都会带家人一起来采摘。”前来采摘的游客葛球星说。“今年的脆梨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两成左右,果实个头也更大。今年的年产量大概能到20万斤。”脆梨种植大户王宗探说,“这几天,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已经销售了1万余斤,不少客户还是回头客。”
永定区峰市镇高南塘山原本是石头山,土地贫瘠,植被稀少。峰市镇依托地处“龙湖”景区周边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引导当地群众开山种果,积极推进水果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化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水果的品质和产量。几年下来,峰市镇成功引种了包括莲雾、脆梨、树葡萄等在内的台湾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这些台湾水果在这片石头山上扎根落地,茁壮成长,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水果品种,也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特色水果。
近年来,永定区着力打造“土楼+”乡村旅游品牌,2024年已通过振成楼微缩模型入藏国家博物馆等IP运营,并推进“土楼旅游演艺”等9个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34.3亿元。这些项目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释放效益,带动周边乡村民宿、特色餐饮、农耕体验等业态发展。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永定区累计接待游客51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2.5%,游客旅游总花费51.75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乡村旅游项目如土楼景区特色民宿、农耕体验等成为重要增长点。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6%,文旅产业贡献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