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链”融合,晶旭“生辉”


龙媒体记者 曾燕福 通讯员 林斯乾 兰明桂

8月15日,在上杭工业区福建晶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一个普通DVD碟片大小的圆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公司发展部负责人简海荣介绍,这是一种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氧化镓外延片,制作成通信滤波芯片,可广泛用于5G高频滤波器、智能物联、精确定位等领域。

“晶旭首创基于单晶氧化镓5G体声波滤波器技术路线,有效解决了‘卡脖子’难题,为此公司努力了17年!”简海荣说,这样的生产线即将在上杭投产。这将是全球首条超宽禁带半导体高频滤波芯片生产线。

滤波器是无线通信射频前端中最核心的部件,芯片是现代电子设备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样一个从广东引进的高端项目,缘何相中上杭?

这离不开当地和企业间的产业链赋能、创新链助力、人才链支撑、资金链加持,以及“四链”的深度融合、良性循环与相互驱动。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指出,要深化“产业共富”机制,在推动深化“四链”融合上下更大功夫。晶旭半导体如何作出示范?

简海荣说,蛟洋工业区有生产电子特气和高纯硫酸产品的上游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晶旭半导体的原材料成本,并且当地半导体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多家上下游企业在此形成集聚效应,彼此间形成了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条。

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滤波器芯片受制于进口,同一赛道主流技术基本被国外垄断。要发展自己的滤波芯片,就必须另辟蹊径。为此,晶旭半导体瞄准新赛道,选择具有更低的导通电阻、击穿电场强度等特性的氧化镓材料,并首创新技术。

引进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做活一方产业。研发之初,晶旭半导体便在当地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钢教授为首的人才团队,由技术带头人担任企业研发高管,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王钢表示,晶旭半导体到上杭投资兴业,看中的就是当地的产业化氛围、人才集聚优势和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企业面临资金缺口较大,但当地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融资方案,融资成本大幅降低,企业轻松上马。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以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推动创新链,融合资金链,晶旭半导体不负众望,不断传来好消息:公司“基于氧化镓压电薄膜材料的声波滤波器制备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研发的新芯片在高频损耗方面较国外传统的氮化铝芯片降低了20%,并且在125°C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

“公司获得地方产业基金的鼎力支持,推动产能进一步扩大。”简海荣介绍,总投资16.8亿元的晶旭半导体二期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机电设备正在入驻,预计今年9月份试生产。

“解决了大批量生产问题,我们就是国际上唯一一家具备氧化镓基BAW滤波器芯片自主量产交付能力的企业。”简海荣表示,“四链”融合天地宽,晶旭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