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火种点亮少年梦想
——我市举办小学生科学夏令营活动
助教带学生体验乒乓球炮,感受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奥秘
动手制作出简易电动机模型,并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学生在机床上实操
小组总结探讨
■龙媒体记者 卢丽宽 通讯员 叶竞鸿 文/图
“3D打印机太神奇了!我设计的小火箭真的‘打印’出来了,编程课上编的代码还能让机器人跳舞呢!”8月11日,2025年龙岩市小学生科学夏令营在龙岩学院落下帷幕,松涛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恒宇举着自己的科技作品,兴奋地和小伙伴分享一周的收获。这场以“科技强国、红色传承”为主题的夏令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作为首次参加夏令营的“萌新”,刘恒宇从开营前就对AI、3D打印等课程充满期待。“妈妈说这是让我‘沉浸式学科学’,来了才发现,比想象中更有意思!”他翻着自己的营期笔记,里面画满了机器人草图、编程流程图,还有听红色故事时记下的要点,“老师说,当年革命前辈用土办法造武器,和我们现在动手搞发明一样需要勇气,我也要把知识当成自己的‘武器’。”
此次夏令营由市教育局、市教科院、龙岩学院共同举办,全市精选50名学生参与。“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这些科技‘神器’,能把梦想变成现实;而龙岩这片红色土地上,红军自力更生的精神,正是科技强国的精神密码。”夏令营像一盏灯,照亮了孩子们眼里的好奇与向往,让他们对接下来的探索之旅满心期待。
七天时间,科技探索与红色传承的旋律交织共鸣。在五轴加工中心旁,漳平市实验小学学生黄陈义凯看着精密零件在编程指令下逐渐成形,恍然大悟:“原来数控机床是靠‘代码’工作的!”他和伙伴们动手组装循迹智能小车时,时而为传感器原理争论不休,时而为成功调试欢呼雀跃。武平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刘安琪起初带着抵触情绪而来,却在3D打印课上彻底改观:“当‘红军小模型’从机器里‘长’出来时,突然懂了老师说的‘传承’是什么意思。”
一周时间里,实验室成了孩子们最爱的“魔法空间”。他们亲手操作3D打印机,看着二维设计图慢慢“长”出立体模型;在编程课堂上,用简单代码指令让小车沿轨迹行驶,体验“创造规则”的快乐;红色故事会上,闽西苏区军民在艰苦条件下造武器支援前线的事迹,让孩子们懂得了“两弹一星”精神与本地红色文化的血脉相连。
市教科院负责人表示,举办夏令营是落实国家加强科学教育政策的具体行动。“今年4月,我市12部门联合出台科学教育文件,我们希望依托龙岩学院的实验室资源,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科技前沿。”他透露,9月起全市将启动小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培训,持续播撒科技种子,“不仅要让孩子爱上科学,也想让家长明白,暑期不该只有衔接班,探索兴趣才是最好的成长。”
结营仪式上,孩子们的作品摆满了展示台:3D打印的红色文创、融入编程逻辑的简易机械装置、写满“我要当科学家”的心愿卡......阳光下,这些稚嫩却充满力量的创作,恰似一颗颗破土而出的种子,承载着少年对科学的向往,更孕育着科技强国的未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