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再生稻“一稻双收”增效益
本报讯(通讯员 邱娴 王梓溪)8月8日,武平县十方镇黎畲村的再生稻示范田里,收割机开足马力,脱粒、碎秆等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饱满的稻穗被迅速脱粒归仓。与此同时,农户同步开展再生稻蓄留工作。金黄稻浪与新生稻苗交织的“双景图”,成为当地推广“一稻双收”技术的生动缩影。
该示范田种植了新品种水稻“内10优7185”,由武平县绿茵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品种头季产量显著,收割后立即蓄留再生稻,可省工省时、降低成本。”合作社理事长蓝伟明介绍。近年来,武平县大力推广再生稻种植技术,在头季稻收割完成后,引导农户及时灌水保桩并科学追肥,为再生稻萌发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达到“一种两收”,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县里出台了扶持再生稻生产的政策,鼓励引导更多农户种植再生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通过示范推广“油-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带动全县种植再生稻3000余亩,其中示范面积1200余亩。”武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林文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