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真理之烈火 照中华以光明
■龙岩学院附属中学 俞焕清
拿破仑曾言:“中国是一头沉睡于世界东方的雄狮。”而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是强盛至极。此局面何以出现?愚以为,正是科技发展所成。
君可见,1964年在罗布泊绽放巨大蘑菇云,从此我国正式拥有了核武力量。但君不见,无数科研人员在飞沙漫天、极寒狂风中,咽着糟糠般的饭菜,而所谓的“科研设备”,竟只是几个算盘和一些铅笔!苏联专家早已撤走,共和国之核武事业陷在一片泥泞当中。科技工作者们废寝忘食,日夜攻关技术难题,终使各国听见东方雄狮威风的怒吼,历时不过几年。这可应了鲁迅先生之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君可见,杂交水稻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使中国用不足8%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但君不见,科技工作者在盛夏的实验田中,顶着烈日炙烤,仔细观察每一颗稻粒、每一片稻叶,希望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让更多的人能填饱肚子。而已离我们而去4年的袁老院士,曾经的杂交水稻领路人,更是在寒冬腊月之时,担心稻种被冻坏,将自己的耳朵当作“温室”,用体温保证稻种的存活,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我曾拜访过一位退休的科技工作者,他是一位“海归”,在美国取得重大的科技成就后,毅然搭上回国的飞机,飞越大洋的层层波涛,投身于我国的研究事业。当我问其为何作出这个决定时,他说:“正如钱学森所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所以在国家需要我时,我一定会回去,因为......”“因为什么?”“它是我的祖国!”老先生的一番话,竟与孟晚舟之“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曾幻想“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而如今,这些已不再是南柯一梦。“嫦娥”奔月,“蛟龙”潜海,“天问”探火,“曦和”探日,以及“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无一不展示着我国先进的科技成就,也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
“兵者,诡道也。”这是《孙子兵法》中的句子。但我要说,“技者,智道也”。这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难道不应值得我们学习吗?“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伟大、迷人的科学家精神,不正是《礼记》所谓的“至道”吗?让我们一起燃真理之烈火,扬科学之风帆,接过前辈手中沉甸甸的火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燃尽自己的光热,铸就时代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