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每一天 干好每件事

——记广州来岩挂职干部郭士民


龙媒体记者 范波

珠江潮涌,汀水欢歌。当广州深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闽西群山,来自广州市委办公厅的郭士民带着“湾区思维”踏上闽西这片红土地。挂职龙岩市委办副主任一年来,他以“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一件事”的实干精神,在国家战略“广龙对口合作”的蓝图上,写下了一份湾区干部勇于担当的答卷。

调研为先谋在深处,以匠心擘画山海新图景

“没有调查,就没有合作的话语权。”初到龙岩,郭士民在笔记本扉页写下了这句话。他坚持调研先行,牵头组织人员赴龙岩市7个县(市、区)和广龙合作产业园、广药王老吉(龙岩)产业园(永定)生产基地、广汽紫金新能源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广州工控紫金冷轧高精铜板带项目、武平县新型显示检测中心(产业大脑)等相关企业实地调研。

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互动交流等方式,他深入了解产业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等重点合作领域工作,全面总结当地在产业发展、红色文旅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的广龙合作做法被《学习强国》《南方+》和《八闽快讯》等权威报刊刊发;认真听取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的意见建议,七易其稿撰写的《广龙对口合作努力方向与对策思考》调研报告,被赞誉为两地合作的“北斗导航图”。目前,报告里关于产业园区规划、科技成果转化等4个方面内容10项重点工作和12项具体措施等,正变为智能装备制造园里轰鸣的机器声,转化为人均增收的农户笑脸。

产业为要创在新处,用慧心激活发展动力源

技术是产业合作最肥沃的土壤,让创新的种子得以深植,让共赢的繁花灿然绽放。

面对高校专利“束之高阁”与企业创新“技术渴求”的双重困境,郭士民与龙岩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高辉一道,聚焦“广州研发+龙岩制造”,推动龙岩市百余家企业与广州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核心专利与技术成果精准匹配,打通技术转化堵点,企业创新效能显著增强。

而当郭士民看到上杭白砂科创谷的产业版图和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后,积极与广州市工信局、市场监管局、市协作办联系,4次带队分别赴广州华南新材料产业园、金发科技和小鹏汽车、白云电气、白云民营科技园、万宝工业基地等考察对接,在番禺区配合下推进广汽埃安、因湃电池和上杭福建德尔科技合作。目前,跟德尔科技合作的高电压溶剂P47今年5月在大电池验证测试中,正跑寿命测试;德尔科技开发的新型高电压溶剂F01正在小样测试中,后续安排大电池验证。同时,用力拓展紫金锂元在广州企业的订单,推动广州鹏辉能源科技与紫金锂元签订磷酸铁锂采购订单500吨。

为培育壮大智能产业,郭士民还多次两地奔走,协调对接总部在广州的源鸿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争取落地龙岩高新区,目前智能物流产业园框架协议已初具雏形。为填补龙岩智能算力服务器制造空白,他主动出击,在广州市协作办领导和《南方企业家》杂志社社长阙伟成博士的加持下,三次召集或参与龙岩市商务局、数据管理局、大湾区办及驻京办等多部门和中移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对接磋商,争取中移高科南方生产基地落户龙岩,助力打造“研发在湾区、转化在苏区”的人工智能新高地。

民生为本暖在实处,秉热心织就幸福经纬线

怀揣“以百姓心为心”的情怀,郭士民的日程表上写满民生注脚。

他对接番禺区和上杭县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新路,推动上杭农产品“出山入湾”,目前在广州的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引进湾区“城市合伙人”机制,促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龙岩农科院共建食品保鲜创新中心,让鲜草菇保鲜时长突破72小时,并通过“钱大妈”渠道打开湾区市场。而在广州市协作办的指导下,他还联合各方积极谋划与推动龙岩市湾区产业总部暨湾区国际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业数字经济总部规划建设。

此外,他还积极推动上杭县通贤镇和番禺区南村镇共同出资筹划推进通贤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兴贤停车场项目建设,推动实现广州番禺和龙岩上杭两地教育合作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段覆盖”、“乡村画童美术馆”国字号项目落地上杭。

离开的是岗位,离不开的是责任。挂职即将期满时,郭士民仍在为龙岩智能物流产业园落地奔走。他的记事本扉页写着“来时带湾区东风,去时留创新火种”,并表示将继续以“湾区思维”破题、“苏区精神”解题,续写新时代“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