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翼抗日的生前身后:21岁献身武汉空战
张若翼母亲张丁振宗与其3个儿子:左边是大儿子张若安、右边是二儿子,怀抱的是三儿子张若举。此照片1922年拍摄于北京的家。(资料照片)
■刘永良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里,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未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大批抗战英烈的事迹被重新提起,被世人传扬。
祖籍龙岩市永定区陈东乡、在1938年武汉保卫战中“以名儒子弟空战殉国”的年仅21岁的张若翼,就是其中一位赫赫有名的抗战英烈。张若翼与1937年8月在南京保卫战中以身殉国的26岁的张锡祜,并称为“南北二张”。
张锡祜是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人、后曾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张伯苓校长之四子。张若翼则是名儒张超南次子。张超南(1876—1955)原名海楼、字蟹芦,是科举考试榜眼出身,曾任湖南省观察使,民国后他先后任湖南省省长、肃政使、总统府顾问、参议院议员等职。他家教甚严,希望后代能长大成才,报效国家。其胞弟张起南(1878—1925),字味鲈,号橐园,是中国现代谜坛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被誉为“现代谜圣”“谜语大师”。
张超南共有3个儿子,大儿子张若安曾任上海汇丰银行总经理,二儿子张若翼投身军营抗日卫国,三儿子张若举曾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经理,后移居美国。张若翼以身许国的英勇事迹,曾名震一时,给正在浴血奋战的抗日军民极大的鼓舞。
张若翼出生于1918年,正是父亲张超南任职北京之时。书载:“若翼少年随父求学于北平(即北京)弘达学校,聪慧好学,笃言慎行,迥异于一般纨绔子弟。”张若翼从小就异于别人,喜好骑马击剑,喜欢谈论国家大事。张若翼是个很吃苦的人,虽然家境很好,但从不对外炫耀,而是刻苦学习,成绩优异。
1934年,张若翼17岁,从弘达学校高中部毕业,以其学行兼优且家庭富裕等优越条件,如升入大学,则飞黄腾达,指日可待。然而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铁蹄入侵,吞并东北全境,企图霸占整个中国的民族危亡关头。张若翼向父亲提出要报考空军学校,以杀敌报国,得到家里支持。
张若翼参加了中央航空学校招生考试,考取了驱逐机驾驶员,就学于杭州。据记载,当时,航校训练极为刻苦严酷,体魄或意志稍弱者常因不堪其苦累而辍学,张若翼则因其中学时代就喜练骑马击剑,锻炼有素,且能刻苦受训,所以其技艺日进,驾驶技术冠于同侪。与人相处则诚挚坦荡,轻财重义,深得师长和同学的爱重。193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授空军少尉衔,编入空军二十四队。
举行毕业典礼时,张超南特携小儿子张若举赴杭州观礼。他虽然称赞张若翼的驾驶技艺,但同时也告诫要戒骄戒躁。张若翼胸有成竹地应道:“艺高胆大,乃系常情,临阵怯战自非忠孝,轻于牺牲亦非勇也。”可见,张若翼既不是那种临阵怯战的胆小鬼,也并不是逞匹夫之勇的莽撞汉,在以后的战事中也验证了其有勇有谋的品格。
张若翼毕业离校,即奔赴抗日前线,转战于江苏句容、南京、安庆及江西南昌、武汉等地,但当时中国空军阵容弱小,常常以寡敌众。张若翼作战十分英勇,威慑群敌,敌机见其勇猛,往往四面围攻,以众凌寡,而若翼每次均能歼敌而安然脱险归队,曾多次得到政府嘉奖,当时报纸曾载专文报道张若翼的英勇战绩。
张若翼如此英勇,是他早已抱就以身报国的决心。张若翼毕业前夕曾回家探亲,当时母亲张丁振宗要带他去相亲,张若翼当即婉拒,认为大敌当前,不易谈男婚女嫁之事。在战事激烈之时,张若翼曾写信给三弟张若举表示,“战事日烈,众寡悬殊,必死以报国,以报亲也。”
1938年1月4日,日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的23架攻击机,在第二联合航空队13架战斗机的掩护下来势汹汹,大举进袭武汉地区。当时武汉地区的机场还在扩建,中国空军只有一部进驻武汉,战斗机仅有8架。而苏联援华空军只有少量部队在武汉,实力更弱。但是,中、苏飞行员毫不畏惧,仍然奋勇起飞迎战,结果立即遭遇13架日军围攻,这也是中苏两国空军第一次联手作战。
激战中,张若翼奋然与友机腾空突入敌阵,接连击落敌机数架,直到友机俱已负伤,仍独自勇猛冲击,敌机疯狂群集反扑,若翼毫不畏惧,越战越勇。鏖战中,机翼被伤,不久人亦连中数弹,飞机堕毁于汉阳小军山侧,张若翼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这次武汉大空战中,宋恩儒中尉和苏联飞行员柯路白也不幸殉职。
张若翼牺牲后,同学张仰渠捡其遗物,得遗书云:“母亲在北(京),兄在湘,嘱来收我尸骨。”可见其视死如归的气概。武汉各界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张若翼被当局追授中尉军衔,与12位空军烈士的遗体一起简易安置在武汉桂子山。安徽桐城名儒叶玉麟为他作《空军少尉张君殉难碑记》,以表彰张若翼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1953年华中师范大学建校时,一批烈士墓迁移至石门峰。2012年,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找齐了张若翼与宋恩儒、李桂丹、李鹏翔、王怡然、吕基淳、巴清正、张效贤、安家驹、孙金鉴、杨慎贤等武汉空战中牺牲的抗日烈士的资料,并将他们的姓名和事迹一一镌刻于“保卫大武汉中国抗日空军英烈墓园”内的纪念碑上,以铭记这些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
当年,张若翼殉国消息传出,军民同声震悼。母亲张丁振宗被当局用专机接去武汉参加追悼大会,张若举也一同前往。当张丁振宗一下飞机时,那些与张若翼相濡以沫的战友们全体下跪,称张丁振宗是英雄的母亲,并说大家都将是英雄母亲的儿子,要认张丁振宗作义母,场面非常感人。而在家乡永定,逾万军民聚集县城南门坝举行沉痛悼念活动,深切缅怀张若翼的历史功勋,学习传承他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宝贵精神。
张若翼的牺牲让无数人痛心,也更加激发了人民的抗日斗志。1938年3月1日,600多名永定籍红军指战员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二营的四、五、六连,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率领下,结束了三年艰苦奋战的游击生活,踏上北上抗日征途,转战大江南北,去开创抗日战争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