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奋楫争先势正酣
——写在“聚力红土铸魂奏响龙岩强音”行动现场推进会召开之际
■通讯员 张秀芳
盛夏如火,奋斗如歌。
今年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不折不扣落实省委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和市委有关工作要求,持之以恒将实施“聚力红土铸魂 奏响龙岩强音”行动作为工作总抓手,健全完善“双十双百”工作体系,推动工作出精品、树品牌、育特色、争一流,不断提升业务影响力、领域显示度和攻坚克难加分项。
一份亮眼成绩单,彰显了“红土铸魂”行动的蓬勃活力: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相关经验做法得到省委、市委肯定点赞;央视《新闻联播》栏目重磅聚焦龙岩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引发热烈反响;以龙岩为拍摄地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震撼开播;争取国家、省级2025年文物保护专项资金6919万元,免开资金1330万元,合计8249万元,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龙岩段)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4.67亿元......
从理念落地到实践深化,“红土铸魂”行动得以深入有效开展,正是得益于“双十双百”工作体系提供了清晰路径和有力载体。重点在于推动十大重点工程和十大创新项目,全力打造全市100个特色点、100个培育点。其中,十大重点工程涵盖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融媒体2.0版改革提升、精神文明品牌创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网信赋能争效、党建引领提升等多个领域。每一项工程都紧扣龙岩发展脉搏和文化特质,致力于解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工作质效。
——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让理论学习更加“触手可及”。通过实施新思想主题宣讲十百千工程,举办“红土铸魂·岩之有理”新思想巡回宣讲活动,组织“红旗不倒老区不老”龙岩市红色故事宣讲团赴广州开展宣讲等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百姓心田。上半年,开展各类新思想主题宣讲活动2400余场次,受众22万余人次。发挥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龙岩实践基地和龙岩市新思想学习教育点作用,累计开展党性教育、中小学生研学等约3万人次。创新推出“学而时习之——岩之有理·感恩奋进”理论宣讲微视频2期。
——市融媒体中心改革2.0版提升工程让主流舆论更加充沛高昂。按照“真改革、建机制、求实效”要求,坚持移动优先,通过打造融媒体立体传播矩阵,激发融媒体宣传效能,让龙岩好声音传播更广更远。深化经营体制改革,探索多元化经营路径,提升融媒体创收能力。完善经济宣传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经济宣传和预期引导,展现我市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健全完善重大题材新闻报道策划会商机制,新闻宣传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重点、周周有特色。上半年,央媒、省媒刊播龙岩报道8600余条(次)、同比增长34.8%。其中,央视《新闻联播》报道龙岩11条次。
——“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提升工程让大爱之花在闽西大地绽放。推进“大爱龙岩”共享空间和10分钟便民服务共享驿站建设。深化“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主题活动,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1.1万场次、惠及群众51万人次,发放各类补助2.27亿元。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六大行动”,加大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服务活动963场,主题宣传活动68场,受益群众达24万人次。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让血脉得以赓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龙岩段)项目建设,35个重点项目已完成24个,累计完成投资44.67亿元。推进红色遗存保护修缮,完成22 处革命旧址修缮工程,5个省级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采善堂万应茶非遗工坊入选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发挥“红色旅游联盟”作用,组织召开龙岩-桂林“红色旅游联盟”交流合作座谈会,促成两地旅游企业达成合作签约。
——文化惠民工程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创新实施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艺术点亮乡村”主题采访、闽西红色文艺轻骑兵等系列活动,为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上半年,全市共开展“周末戏相逢”活动28场,文化惠民活动178场,服务群众近30万人次。文艺精品工程旨在打造一批有龙岩特色、龙岩气派的新时代文艺精品。电视剧《浴血荣光》在央视黄金时段火热开播。
——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党建引领提升工程让“红土铸魂”行动行稳致远。通过持续打响“红土铸魂党旗红”党建品牌,实施“1+5+N”党建引领提升工程,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让党建的红色引擎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强大动力。意识形态工作提质增效工程和网信赋能争效工程,则更加注重宣传阵地管理和互联网技术运用,为“红土铸魂”行动添翼赋能。十大创新项目多点开花,亮点频频,涵盖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等方面。其中,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项目成效尤为显著。
7月2日,全市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专题推进会召开,意味着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真正驶入了“快车道”,也为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提质扩面带来更大机遇。全市乡村文化会客厅试点村已由原来确定的148个拓展至221个,县级特色带(片区)建设加速成型。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1559”工作法日趋完善,“百家文明单位挂百村”“百支文艺队伍驻百村”“百名媒体记者进百村”“三个一百”活动正火热开展......
相关经验文章在中宣部《宣传工作》、新华社《半月谈》、省委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福建改革财经情况》等刊物刊发推广。
如果说,十大重点工程和十大创新项目是“双十双百”工作体系中的坚实脊梁,构筑起“红土铸魂”行动的主体架构。那么,遍布各县区、镇村的100个特色点和100个培育点,则如同繁星点点,且各具特色、各有亮点:它们或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或以客家文化为特色,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或以文旅融合为依托,因地制宜开发文旅产品,带动当地经济。这些特色点和培育点当仁不让成为“双十双百”工作体系的前沿阵地,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注入了不竭动力。
过往皆为序章,未来更需奋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探索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为全力以赴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