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从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多举措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

“冠军”引领激活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龙媒体记者 梁熙 通讯员 张前钒

日前,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我市已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家,其中省级单项冠军数量位居全省山区地市首位,覆盖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5家单项冠军企业近三年来共实施技改项目110项,累计完成投资约450亿元。这些企业正以龙头之势带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制造业单项冠军是衡量区域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我市将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作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通过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强化资源供给和服务效能提升,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发展等举措,推动一批深耕细分领域的企业不断突破,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优化布局 集群发展强链条

“面对全球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企业需要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发力。”日前,在第八届世界闽商大会现场,福建德尔科技作交流发言。作为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代表,德尔科技是从上杭崛起的“独角兽”企业,从氟化工基础材料起步,延伸发展含氟特种电子气体、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等多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在科技创新的“无人区”开辟“新蓝海”。

德尔科技的十年发展,也是我市立足工业基础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机制的生动写照。我市立足本地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产业),明确各产业发展定位与招商方向。目前,全市共有305家企业入选战略性新兴企业名录,2024年4个战新产业产值合计达875.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1%,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在市级统筹下,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省战新产业布局,形成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我市精准对接行业龙头项目,通过补链、强链、延链,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迈进。目前,全市已拥有2个国家级、3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以来,长汀县稀土精加工产业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上杭县金铜精深加工、连城县富硒薯类休闲食品产业入选省级集群,这些集群正通过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培育梯队 园区集聚搭平台

以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为导向,我市建立了单项冠军、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今年,易控智驾、紫金贵金属等11家入库企业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6家企业拟申报战新企业,后备军团持续壮大。

通过制定园区标准化建设要点,我市指导各园区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梳理链主企业60余家,精准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今年以来,全市园区新签约项目93个,总投资265亿元,其中磷系电子化学品、明创智能光电等11个5亿元以上项目已开工建设,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提供了坚实载体。

记者手记

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既是产业链的“锚点”,更是区域经济抗风险、谋突破的核心力量。要像打磨德尔科技这样的标杆企业般,筑牢梯度培育体系,建强单项冠军、战新企业等培育库,让后备军团持续壮大。此外,还要做好园区标准化建设,引育链主企业、推进补链强链,才能让更多“单项冠军”从细分领域走向产业前沿,为工业发展注入不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