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养心处
■汤盈盈
晨光初绽,森林水乡的轮廓在薄雾中渐次清晰。脚下的石阶步道蜿蜒伸展,仿佛是时光铺就的神秘小径,引领着人们走进那遥远而又梦幻的山水世界。沐光之城的欧式城堡仿佛是从童话中穿越而来。绣球花在晨露的滋润下娇艳欲滴,恍若莫奈笔下睡莲的光影变奏。闲暇时光,在城堡的树荫下或坐或躺,一壶茶,品味自然神韵,一本书,思绪神游万里,逍遥快乐,好不自在。
培斜的山水是位擅用留白的丹青圣手。近处,苍翠的竹海在风中翻涌碧浪;远处,黛色山峦逶迤如游龙。溪水在卵石间奏响泠泠清音,与林间鸟鸣交织成天然的韵律。当暮色四合,归鸟掠过水面,“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意境便在眼前铺展。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如果说培斜的山水是一首悠扬的乐章,那么九溪庐原始森林漂流则是乐章中的华彩篇章。站在起漂点,望着那湍急的水流和落差巨大的河道,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兴奋与期待。当激流将人抛向浪尖,刹那的失重感让人想起庄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逍遥;而平缓处的漂流又似陶渊明“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闲适,时空在此折叠,古人的山水情怀与现代人的冒险精神奇妙共鸣;水花飞溅间,都市生活的压力竟随激流消散于无形。
循着柴火灶的炊烟,撞见村里飘香的农家乐餐馆。铁锅里腌制好的咸鸭蛋香味,勾起味蕾深处的记忆。老板娘端上刚出锅的冷泉鱼,鱼肉在竹筒饭的清香中若隐若现。邻桌福州、厦门游客举杯畅饮,“听着山间虫鸣入睡,那种宁静是城市买不到的”,话匣子一开便忘了归期。
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新罗培斜村这片土地正书写着新时代的田园诗篇。村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研学基地,孩子们跟着研学导师辨认草药,让千年农耕智慧在笑声中传承。荒废的厂房变身户外运动场,年轻人在健身基地挑战自我。生态民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当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这里不仅“炼”出强健体魄,更“造”出了诗意栖居的可能。
夜幕降临,景区内的灯光渐次亮起,悬崖民宿,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陡峭的悬崖之上。推窗见星河倾泻,听山风穿林,虫鸣与溪声编织成天然的安眠曲。此刻终于懂得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解脱,更理解宋人连文凤笔下“东风林壑自逍遥”的悠然。
培斜之美,在于它懂得将山水灵气酿成养心的佳酿。当城市人带着满身疲惫而来,这里的溪流会为他们濯洗灵魂,古树会为他们遮挡喧嚣,星空会为他们抚平皱褶。归去时,衣襟上沾满花香,行囊里装着月色,而心灵的半亩方塘,早已被这片山水浸润得澄明透亮。这或许就是乡村振兴最美的注脚——让绿水青山不仅成为风景,更化作滋养心灵的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