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童年二三事


陈寿南

岁月似水,承载历史的沧桑;人生如歌,吟唱人生的故事。无论富人与穷人,城里与乡下,每个人的童年成长环境虽然不同,但童真无邪的天性与快乐无穷的世界大致相同,童年的故事趣味多彩!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里的鸣蝉、蟋蟀、油蛉、斑蝥、蜈蚣、美女蛇等百草乐园的生动描写,把读者带入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沈从文的《逃学》《捉蟋蟀》等文章,把儿童的天生好玩、好奇、好胜的内心与童趣,描写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我的童年,虽然不像鲁迅、沈从文出生在古镇、古城的大户人家,而是生活在乡村的农耕之家,但童年的快乐岁月,也有许多多彩有趣的故事,让我难以抹去记忆。孩童时代的上学、过年、捉小鱼、捕麻雀等快乐情景,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上学之乐烙印于心。到了上学年龄,父亲把我送到离家四里路左右的家乡中心小学上学。父亲虽然没上过学,但懂得“耕读传家”和“学而优则仕”的道理,尽管家里子女多,压力大,也要想方设法送几个好好上学,让知识改变命运,从农村走向城里。我家有七个兄弟姐妹,读到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只有三个,其他皆因家境困难而辍学,由此可见那时农村孩子读书多么不易。

每学期开学,母亲总会给每个上学的孩子买个新书包,煮碗米粉煎个蛋,上面再放个鸡翅,寄意健健康康、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展翅高飞。母亲爱子女细心、暖心、入心的上学仪式感和期盼,特别是我到县城读高中、到福州读大学,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要我照顾好自己,并在我出行前从口袋掏出几张省吃俭用的皱巴巴纸币塞给我,展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伟大母爱。

童年的上学快乐,在于课堂的喜欢学、课外的嬉戏闹、上学放学路上“你追我赶”的欢声笑语。那时的小学课堂,不管是读语文、学算术、练写字、描图画等,同学们兴致很高,十分开心,而不像现在的学生压力山大,书包沉重,课外辅导多。当年的暑假、寒假,孩子们除了做完了少量的作业,主要就是快乐玩耍;而当下的暑假、寒假,孩子们有做不完的作业,培训不完的课程,不知少了多少童乐、童趣。

我童年时代的上学之乐,母爱之心,让我烙印于心。

过年之乐乐开心怀。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传统大节,也是儿童们快乐开心的节日。我小时候总是期盼春节早点到来,让快乐早点陪伴我。

春节来了,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服,无非是布质档次不一样而已。小孩子们穿着新衣服,走家串户,穿街过巷,比款式,比档次,比色调,甭说有多高兴,穿到脏兮兮,衣服还不肯换洗。

春节来了,家家户户贴对联,处处拜年放鞭炮。“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著名诗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贴对联、放鞭炮的辞旧迎新过大年的节日景象。我童年时代也和小孩子们一样,大年下午跟着大人贴对联,大年晚上吃年夜饭前放鞭炮,午夜与大年初一也要放,寓意家运顺利,吉星高照。从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也是小孩子们的“炮仗”世界。我与小伙伴们,把大人给的压岁钱拿出一些买鞭炮,打“炮仗”时,常把新衣服烧了好几个洞,回家挨了父母的责骂,心里还乐着。

春节来了,小孩们有了压岁钱和红包钱,私房的钱包鼓了起来。压岁钱,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寓意压制邪祟,平安健康。年夜饭后(或大年初一早上),长辈们把钱装在红包袋里,拿给晚辈放到口袋,祈求平安健康。压岁钱起于汉代,兴于唐代,流传至今。我小时候过春节,除父母给的压岁钱外,还常有族亲长辈和走亲戚给的红包。出于好奇心、好胜心,我常与兄弟姐妹或小伙伴们比谁的压岁钱大,谁的红包多,谁的钱更新。那时一个压岁钱或红包,虽只有几角钱或块把钱,但面值还不小,我除了拿些买鞭炮外,其余的贴补上学的学费和购买学习用品。

春节来了,小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尽兴地饱尝美食。因为春节的假期较长,我与小伙伴们除了玩“炮仗”外,还玩跑风车、捉迷藏、采野花等,常常乐此不疲玩得满脸灰尘,满身泥巴,回家挨了骂还。

同时,在春节期间,我在家中或在亲戚以及小伙伴家里,尽兴地饱尝鸡肉、鸭肉、猪肉、牛肉、鱼虾、年糕、萝卜糕、什锦等各种美食。

孩提时代的过年情景,我仍然历历在目。

抓小鱼尽嬉水之乐。爱抓小鱼,好嬉水,是儿童的天性,我也不例外。孩提时代,我家的前面是一大片水稻田,家门口有条水圳常年潺潺不息,家的左侧小山背后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水稻田因当时喷洒农药较少,常见一些小鱼觅食;水圳水质清澈且流量大,常见不少小鱼上下游动;小河清澈见底,深处近两米,浅处近一米,小鱼常常成群结队嬉游,偶尔也能看到几条大鱼“露脸”。

儿童时期,我常邀几个小伙伴,带上玻璃瓶,在稻田的深水处寻找小鱼,找到后我们卷起裤管踩进田里,用两只手掌并拢作瓢,把小鱼抓放到装了一半水的玻璃瓶。在水圳逮鱼,我与小伙伴们用不同的方法,采用带网的捞瓢抓小鱼,看到小鱼群时,我们一起用力将小鱼群捞起,先放在装了半盆水的小脸盆上,然后再分“战果”,装到各自带的玻璃瓶。在小河上抓鱼,我与小伙伴们又有不同的花样和感受。因为小河较深,用稻田和水圳的抓鱼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们一般是夏天才去小河玩的,常常光溜溜地在小河里边游泳嬉水,赶鱼抓鱼,别有一番童趣。小河的鱼类比较多,有青鱼、鲈鱼、石斑鱼等,大小不一,我们把鱼群赶到浅水处,然后再用捞瓢网住,或在石头缝摸抓。每次我和小伙伴在水里忙了一阵子,都有一定的收获,既游了泳,又抓了一些小鱼放到小水桶里提回家分“战利品”。

这些童年抓鱼戏水景象,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捕麻雀显智慧之能。麻雀有28种,分布我国有5种,主要有黑色、褐色、白色三种斑纹。麻雀喜群聚、爱鸣叫、乐跳跃。捕抓麻雀,它不仅好玩,还展现捕抓者与麻雀的智斗。

到了夏天或秋天,每逢放假,我总会邀一两个小伙伴在我家院坪上玩捕抓麻雀的童趣。我与小伙伴先抬出一面大簸箕,在里面洒上一些谷子,然后又拿来一面谷筛(最好是铁丝筛子更可靠),在大簸箕与谷筛上下间边沿处立根20公分左右的木棒支架,再在支架上系上一条细小而牢固的绳子,将绳子置于地上引到5米左右远的隐蔽处,我抓着绳子与小伙伴躲在隐蔽处,沉住气静悄悄地等麻雀贪食入筛便拉绳盖住捕获。夏秋两季,我家院坪晒谷子,麻雀常常成群结队站立椽角,时而光顾“聚餐”,因此不愁它们不来。果然,没多久一群褐色斑纹的麻雀飞来叽叽喳喳地站在我家祖屋的椽角上,从院坪谷筛上看到大簸箕里的金灿灿的谷子,兴奋不已,叫得更欢。麻雀还是很有智慧的,一般是一两只先下到洒着谷子的簸箕与谷筛支架的入口处探进半个身子试食观察“敌情”,如果没有异常,同伴再蜂拥而下集体“会餐”。我通过与麻雀多次的“交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要捕抓更多的麻雀,就要与麻雀比耐力,比智慧,不能暴露“伏击”意图,不能贪小失大;一只不捕,两三只才拉绳捕住,因此,“战果”常常不错。捕麻雀不仅成为我的童趣,也培养了我的耐心,提高了我的智慧。

童年的上学之乐、过年之乐、抓鱼之乐、捕雀之乐等二三事,虽过了数十载,却让我难以忘怀。当年的上学小路,过年场景,抓鱼嬉水,捕雀童趣等物是人非;还有那过去欢乐的校园,清澈的小河,潺潺的水圳等,都已成为萦绕我心间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

快乐童年,金色年华;人生易老,童心未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