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连城:创新治理模式 绘就碧水长卷
图为连城罗坊乡青岩河一角。
水,乃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水环境作为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不仅直接关联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与福祉,更是连城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解决好水环境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心守护好连城的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水域,让碧水长流成为连城最亮丽的生态名片。”连城县主要领导说。近年来,连城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出台了多项针对性强的机制文件,全面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
源头治理
创新“荷狐净污”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连城县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建设理念,重点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机制不完善、重点不突出、模式不精准、成效不稳固、保障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在治理思路、治理模式和技术、运维管护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形成了广泛适宜南方山区的“荷狐净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
该模式选取荷花和狐尾藻两种水生植物,利用其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总磷和氨氮的强吸附能力,在多级氧化塘中种植本地常见的荷花、狐尾藻等,实现生活污水的多级净化,确保最末端氧化塘排放口水质达准。
在治理过程中,连城县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采用生态无动力设施,运用“景观生物氧化塘”和“分散式自然生态消纳”两种技术路线。针对农村相对集中区房前屋后沟渠多且生活污水适合生物化处置的特点,巧妙利用废旧坑塘、纳污低洼地等原有地貌,栽植狐尾藻、荷花等水生植物,通过“居民三格化粪池尾水→PE管排水系统→多级氧化塘→水生植物分级净化”的治理流程,各村年运维费用控制在1万元以内,节约治理成本30%以上,以小投入实现村庄大变样。
此外,用好“村级理事会、党员干部、乡贤能人”三支队伍,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污水监管治理的积极性,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看、闻、问、听”等方式征集民意、筹集资金,老党员老村委主动带头捐资让地,打造“荷狐”生态氧化塘。培田村、塘前村、墩坑村等3个原生态传统古村实现华丽新生,群众由“旁观者”变“参与者”、“受益者”变“监督者”,以先行示范带动全面治理。
截至目前,连城县147个村庄已分批实施“荷狐净污”模式,运行效果良好。今年1至5月,连城县11个水质考核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 100%,其中3个国控断面优质水比例为100%,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该经验做法在全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并被《中国环境报》《中国改革报》《福建日报》等媒体刊发推广。
推陈出新
强化河道管护举措
河湖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河湖管理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连城县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践行国家“江河战略”,创新实施河道治理“135”工作机制,奋力谱写新时代连城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
成立“1”个工作专班,“量体裁衣”制定《连城县河道专管员绩效考评及问题倒查问责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问题倒查+问责”机制工作专班,对全县325名河道专管员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和问题倒查。
建立“3”项工作制度,制定出台《连城县河道专管员绩效考评制度》《连城县河道专管员培训制度》《连城县河道专管员问题倒查及问责制度》等制度,通过科学公正的考核机制、定期专题的培训教育和精准高效的倒查问责,对河道专管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工作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工作不足进行及时发现,对河道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整治,进一步提高河道管理工作质效。自制度实施以来,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河道专管员进行口头告诫57人次、约谈问责及扣减绩效工资21人次。
实施五项倒查措施,成立“问题倒查+问责”机制工作专班,通过不定期专项检查、省市问题反馈、水质监测结果分析、群众监督反馈、巡河效率抽查等五项举措,对河道专管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制度实施后,河道专管员的工作责任心与执行力明显提高,河道“四乱”问题明显减少,断面水质显著提升。截至2025年5月底,乡镇交接断面县级自测结果I—II类水比例同比提升62.5%;96133群众涉河问题诉求同比减少67.74%,辖区内各断面年度综合水质均达到或优于考核要求,各流域水环境面貌持续向好,群众满意度、幸福度稳步提升。
精耕细作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冠豸山水,价值连城。随着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连城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生态好水”向“经济活水”转变。
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连城县深入挖掘生态资源的旅游价值,通过创建景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塘前乡依托治理后的水景成功创建“豸下莲乡”3A级景区,每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直接拉动当地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年旅游收入达 2500余万元。同时,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旅游经营等方式实现增收,形成了“生态美、游客来、产业兴、百姓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
以资源招商为延伸,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优质的生态资源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如,莒溪镇作为“荷狐净污”试点,凭借优质水资源成功吸引福建盼盼冠豸山矿泉水有限公司、熹山禾(龙岩)造酒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建厂,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合计达4.7亿元以上,税收超600万元,实现了生态资源向高端产业的转化。
下一步,连城县将持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现有治理机制,不断探索创新更多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模式与方法。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提升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同时,深入挖掘水生态资源的潜在价值,积极推动水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等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深入挖掘“荷狐净污”模式潜力,依托连城“红、绿、古、特”等资源优势,打造一批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让连城的碧水长流画卷更加绚丽多彩,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助力连城革命老区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