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打造新时代『长汀经验 』升级版
图为汀江上游——庵杰乡。
“ 水 土流失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汀作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地区,要持续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发展的优先项和打造水土流治理‘长汀经验’升级版的突破口,深入实施汀江上游水源地涵养体制机制专项改革,力争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宝贵经验。”长汀县主要领导说。近年来,长汀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市委“十项重点改革”,积极探索从治理水土走向生态优美的有效路径,创新理念、机制和模式,统筹谋划、协同治理,全力打造新时代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升级版。
牢记嘱托
以机制创新筑牢治理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期关注长汀水土流失问题,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5次深入长汀调研指导,在不同岗位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多次重要批示,为长汀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长汀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将总书记的关怀转化为生态治理的强大动力。
以推进“机制创新”夯实治理基础。长汀县坚持以机制创新助推生态治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颁布出台《长汀县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关于加强新时代长汀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实施方案》等文件,创新生态司法“三三制”“生态110”“河长+”“林长+”等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生态治理机制。组织县司法、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签订《法治护航绿水青山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县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共享、联动执法等机制,形成了部门齐抓共治的生动局面,有效解决“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问题。
2025年以来,长汀县制定实施《长汀县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升级版行动方案(2025-2035年)》,以《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工程项目清单》为抓手,以“领导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为保障,扎实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升级版行动,奋力开创“机制健全、治理精准、生态优良、产业协同、百姓受益”的治理新局面。
统筹谋划
以全域理念探索治理实践
长汀县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运用长期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山水共治、绿富共赢,实现生态治理良性循环。
以推进“全域治理”提升治理效能。长汀县主动对接分解《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三同时”制度,成立专业生态治理公司,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施水保人才战略,积极探索科学治理路径。近年来,吸引70余家企业、近6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同时,全力推进水土流失精深治理“三大工程”,采用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新技术,针对水土流失治理斑块的不同类型,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全域治理”,进一步巩固了水土流失治理成果。
以推进“生态修复”绘就绿色底色。长汀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由“绿”向“优”转变。编制《长汀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实施“六大工程”“十八项行动”,推动总投资14.45亿元的汀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十大工程”建设。现已策划总投资5.2亿元的汀江上游保护与修复等专项债项目,并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补助资金4200万元、专项债6500万元。
目前,汀江上游已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2万亩,实施松林改造面积5.09万亩、重点区域林相改善0.36万亩、林业碳汇林0.48万亩,修复湿地面积7.4万平方米,建成全省首个珍稀植物园。森林覆盖率提升0.46%,森林蓄积量增加14.7万立方米,新发现白琵鹭、白颈鸦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三有保护动物17种,新发现软枝青冈等维管植物新种5个,森林植物群落向更加多样和较为稳定的方向演替。
多元参与
以协同共治强化生态保障
长汀县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和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立健全利益驱动机制为抓手,系统性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
以推进“科学保障”激发治理活力。长汀县依托长汀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南方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长汀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研究院“四站二院一中心”科研平台,积极引进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团队参与汀江上游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治理课题研究,对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科学评价,科学预测水源涵养需求量,调整优化治理手段。发挥全市首家县级智能运营中心平台作用,综合运用“天地一体化”、无人机航测、“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对汀江上游实施监督检查全覆盖及流量、水质信息化适时预警分析。
以推进“共治共享”建设美丽长汀。长汀县积极争取水利部与珠江委支持,探索建立赣闽两省三市(龙岩市、三明市、赣州市)汀江上游集雨区生态保护联席协作会议机制,制定汀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责任清单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由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牵头,水利、农业、林业、自然资源等“大水保”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汀江上游生态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同时,构建生态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建立规划立项建设信息、卫星遥感数据和监管数据共享平台,完善违法线索互联、案件通报移送等制度建设,对损害生态行为,通过联合执法对失信对象进行惩戒。创新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企业化运作实施方案》,深化“政策引导+企业投资+社会融入”发展机制,从用地审批、金融支持、以奖代补等方面重点倾斜扶持,持续拓宽市场化运作治理路径,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汀江两岸绿油油,涛涛碧水向南流。长汀县主要领导表示,下一步,长汀县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力争通过系统治理,到2030年,汀江上游森林覆盖率达到81.2%,林木蓄积量达9立方米/亩,森林水源涵养量达1.55亿吨/年;到2035年,汀江上游森林质量明显提升,覆盖率达81.5%,森林水源涵养量达1.86亿吨/年,不断夯实水土流失治理基础,全力打造新时代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