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市政协委员建议——

完善企业重整机制 助力困境企业破局


龙媒体记者 刘菲菲 通讯员 麻小洁

民营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活力。面对后疫情时代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市部分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如何盘活这些困境企业资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议题。市政协委员们在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完善企业重整机制的一系列建议,为龙岩市经济韧性复苏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健全法律保障 提速重整进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政协委员曹华斌认为,健全重整法律保障体系十分重要。他建议,我市应组织专业法律团队,结合本地企业实际情况与司法实践,对现有破产重整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针对模糊不清、实操困难之处,制定详细的地方性实施细则,确保重整过程有法可依、规范有序。

同时,建立破产重整案件快速审理通道,加强法院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对于符合重整条件的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压缩审理周期。曹华斌特别提到连城县人民法院在天一温泉度假村预重整阶段的成功实践,政府相关部门和法院提前介入,成立专业管理人专案组,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为后续重整程序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建议将这一模式推广至全市,争取将重整案件平均立案裁定时间缩短至1个月以内,避免企业因冗长的司法程序错失重生良机。

强化政策扶持 激活企业潜能

政策扶持是激发企业重整动力的重要手段。曹华斌建议,出台专项财政补贴政策,对进入重整程序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用于支付重整过程中的中介服务费用、职工安置费用等必要开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设立产业重整引导基金,采用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模式,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注入重整企业,助力企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开拓市场。曹华斌强调,引导基金不仅要提供资金支持,更要参与企业治理,监督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重整方向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真正激活企业的内在潜能。

加强服务支撑 构建重整生态

企业重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法律、财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支持。市政协委员表示,我市应组建本地“企业重整管理人专家库”,吸纳法律、财务、企业管理、行业技术等领域专业人才,为困境企业提供免费的初步诊断、重整方案策划等公益服务。鼓励本地中介机构提升重整服务能力,对参与重整且成效显著的中介机构给予税收优惠、荣誉表彰等奖励,推动其降低服务收费标准,减轻企业重整负担。

此外,曹华斌还特别提到,要完善信用修复机制,针对破产重整企业在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可能面临的信用困境,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及时为重整成功的企业修复信用记录,帮助企业重新获得市场信任和融资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市政协委员们的建议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完善企业重整机制,不仅能够有效盘活困境企业资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更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外来项目投资,重塑企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