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笔绘就古村新韵

——漳平东湖写生基地速览


■通讯员 陈惠 章舒柳

晨雾中的东湖古村落宛如一幅水墨丹青,20余位来自漳州市龙海区美术家协会的画家正在村中各处支起画架,用画笔记录这座500年古村的静谧与美好。

近日,笔者漫步在漳平市溪南镇东湖村的石板路上,随处可见专注创作的艺术家。他们或在古民居前细细勾勒飞檐翘角的精美纹饰,或在田间地头捕捉农人劳作的生动场景,或在溪流畔描绘远山近水的灵秀韵致。“东湖村山清水秀,自然景色优美,很适合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漳州市龙海区美术家协会主席童谆辉感叹道。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佩瑾则表示:“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令人流连忘返。”

东湖村的蝶变始于2022年。这座拥有28处明清古建筑、被誉为“闽西十大最美古村落”的村庄,通过系统修缮古民居、建设写生驿站、名师创作工作室等配套设施,成功转型为专业写生基地。目前,该基地已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15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等名家先后在此设立工作室。2024年,溪南镇积极开展“古韵东湖”写生作品巡回展和“写生中国”走进东湖等活动,主动前往省内外高校开展校地合作8次,做深做实写生文章,以艺术赋能产业振兴。

“东湖不仅风景宜人,配套设施也很完善。”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郭婷带着百名学生在此写生时深有感触。该学生肖紫媛对参照酒店标准建设的住宿条件赞不绝口。据统计,2024年基地接待量已突破2000人次,“写生经济”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艺术的力量正在改变东湖村。村里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推出东湖山米粉、苦茶等特色产品,开发了玻璃栈道等旅游项目。今年“五一”期间,游客量达5万人次。村民通过经营民宿、餐饮,收入显著提高。

在保护与发展之间,东湖村找到了平衡点。村里制订了详细的保护规划,采取“自筹+补助”方式修缮古建筑,同时在村口建设新村满足村民住房需求。这种“活化保护”的模式,让古村落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东湖村正谋划更大发展。村里计划推行“老屋认租”模式吸引艺术家入驻,学习“工料法”修缮古民居,串联周边景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线路。“我们要让游客记住乡愁,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村党支部书记表示。这座被艺术唤醒的古村落,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