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少年跨海寻根 龙岩迎海外百年华校学子


认真学习采茶灯舞蹈

别开生面的足球友谊赛

登冠豸山,赏丹霞地貌奇观

营员们在龙岩学院附属小学与学生一同舞龙

龙媒体记者 卢丽宽 方晨颖 文/图

“来到这里不只是到国外学习,而是好像在回家的感觉。”踏上龙岩土地的第一刻,印尼雅加达八华学校带队老师林志良的肺腑之言,道出了32名华裔青少年的共同心声。六月底,一场跨越海洋、连接血脉的“中华文化·龙岩寻根”研学之旅在这片客家祖地上温暖启程,并于日前圆满落幕。这是龙岩市首次与拥有118年悠久历史的印尼华文名校八华学校携手,专为海外华裔新生代打造的文化寻根之旅。

为期七天的旅程,并非简单的景点游览,而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解码与心灵对话。少年们带着好奇与期待,深入龙岩的山川古迹,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文化的温度。

解码文化基因

沉浸体验鲜活历史

研学营的首站便直抵中国革命历史的圣地——古田会议会址。在这里,没有枯燥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任务卡”探索模式。少年们穿梭于青砖黛瓦之间,仔细寻找历史的痕迹,一幅标语、一件旧物都成为解锁那段峥嵘岁月的密码。“原来这就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地方!”营员蔡惠贤在参观后由衷感叹,书本上的知识瞬间变得立体而鲜活。

文化的魅力更在互动中绽放。在长汀卧龙书院、龙岩学院附属小学,非遗课堂成为欢乐的海洋。红纸在指尖流转,少年们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裁剪,一张张鲜活的剪纸作品随之跃然眼前;操场上,《采茶扑蝶》的欢快曲调响起,两地孩子共同起舞,手持竹篾编制的茶篮,脚步虽显生涩,但纯真的笑声早已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乐曲和我们印尼的传统舞蹈有些神似,但感觉又有独特的韵味,”营员林珍珠兴奋地分享着体验。此外,威武的中国舞龙体验,翰墨飘香的书法课,都让少年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技艺的精妙。

血脉深处回响

山水见证根脉情长

当队伍走进龙岩华侨历史博物馆,泛黄的旧照片、斑驳的船票、破损的行李箱......一件件展品无声诉说着先辈们远渡重洋、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外公当年大概就是这样漂洋过海去的印尼吧?”营员杨惠萍驻足在一幅展示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展板前,轻声呢喃,尘封的家族记忆在此刻被悄然唤醒,家国情怀悄然滋长。

自然山水同样是解读祖辈智慧的课堂。登临冠豸山,壮丽的丹霞赤壁令人叹为观止。山风拂过,似乎也带来了若有若无的客家山歌旋律。“这调子......让我想起爷爷以前哼过的歌谣,原来根在这里。”带队老师林志良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在汀江水土保持科技馆,通过现代科技了解“客家母亲河”的故事及其生态治理智慧,少年们再次被深深触动:“祖先们选择在这里生活,依水而居的智慧,至今仍在滋养着这片土地和后人。”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探访,更让营员们亲身感受到祖籍地龙岩的自然之美与生态之韵。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理解加深了许多。他们在这里触摸到了那些深藏在血脉中的记忆,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带队老师罗丽芙感慨道。

“曾经模糊的‘根’,如今变成了掌心一片温热的红土——它告诉我,无论将来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总有一盏温暖的灯,在闽西的山水间为我点亮。”这场龙岩与印尼百年华校的首次文化寻根之约,在年轻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种子。未来,当这些华裔少年站在千岛之国的土地上,龙岩的青砖古厝、悠悠山歌,以及血脉中那份被唤醒的温暖,都将成为他们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最生动、最动人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