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四链融合”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通讯员 黄水林 谢苇妍

5月13日,笔者走进连城县朋口工业园区,一派蓬勃景象映入眼帘:佳辉科技自主研发的2万吨二氧化硅消光剂生产线持续轰鸣运转,凭借30%以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三鑫达新能源年产600吨高氯酸锂项目进入设备调试收官阶段,这一填补当地锂电产业链空白的关键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2.6亿元。同时,百花化工、天利高新、科德亿新能源等化工企业火热生产、稳健发展,成为连城县聚力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的生动注脚。

朋口工业园区是福建省19个省级化工园区之一。2024年,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实现规上产值6.81亿元。连城县立足朋口工业园区现有产业基础及优势,借助全省、全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优势,聚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打造以锂电池上游产业集聚、碳基前沿材料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连城锚定锂电池上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细分领域,按照“上中下游产业共生、研发设计制造连接”原则,合理定位产业链条,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招商导则、招引清单,明确差异化发展路线,向着全产业链方向“建链”。同时,从供需赋能入手,开展精细化工产业链精准对接活动,紧盯厦钨新能、宁德新能源、深圳新宙邦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开展双招双引;聚焦碳基前沿材料产业链缺失或薄弱环节,招引一批苯酚、多聚甲醛、正戊烷等关键材料供应商企业,推动上下游产业“组链成群”、夯基扩能。

该县实施“人才强链”计划,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重点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探索“高校+政府+龙头+园区”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园区与厦门大学深度合作,共建科研孵化基地;推进佳辉科技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发有机消光剂高端产品;推进天利高新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发电池负极碳材料,推动突破充电效率、续航等技术瓶颈。支持三鑫达、科德亿、连润新能源等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大企业技改提升、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支持力度,在细分市场和专长领域推出一批特色项目,梯队培育一批细分领域专业化“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

为整合化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该县成立精细化工产业链综合党委和党支部,着力培育2个红色链主企业、10个链上红色车间、20名链上红色标兵,通过“三合一”会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用地、用工、要素保障等困难问题。紧扣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健全干部队伍“选、育、管、用”链式培养机制,大力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工程,努力在产业集群发展一线发现、培养、选拔一批干部。

朋口镇镇长、朋口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沈显锋表示,随着产业链生态日益完善,预计到2025年底前,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