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低价”套路,警惕“包过”陷阱——

选择驾培机构,这些“技巧”帮你“避坑”


龙媒体记者 刘菲菲 通讯员 谢雯

近年来,机动车驾驶培训(以下简称“驾培”)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促进了驾培行业蓬勃发展。“降价促销”“抽奖返现”“迅速拿证、包考包过”等宣传标语频现,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市民们学车报名时,该如何鉴别驾校的资质,选择合规驾校?近日,新罗区交通运输局梳理辖区已备案(许可)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信息,并发布消费提醒。

目前,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不少驾培机构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发布招生广告,为抢占市场份额,个别驾培机构以超低价为噱头获取生源,再引流到线下培训。掩盖在低价之下的各种质量问题则随之而来,轻则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重则公司倒闭,学员预付的学费将“打水漂”。

2024年4月7日,新罗区市民林先生反映某驾校教练员陈某收钱不作为,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复,有传言该教练已辞职“跑路”。通过陈某在新罗区某驾校缴交了费用的学员,出现了没有教练培训的现象。学员学车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涉及人数达到上百人,涉案金额达数十万元。

为了保障学员权益,防范消费风险,去年5月起,新罗区率先开启驾驶培训“先培后付”模式。该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先付费后培训”模式,实行“先培训后付费、按照完成的学时计费”,学员通过统一公开平台——“岩学车”小程序(含APP)报名、签订培训合同并将学费交到银行的第三方监管平台,再分阶段按比例支付给驾校。

“以前一次性交完学费后心里总是没底,现在学一节课付一节课的钱,感觉特别踏实。”5月6日,正在学车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先培后付”模式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查看自己的学时和消费记录,完全不用担心乱收费的问题。

新罗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先培后付”模式实施一年多来,全区已有32家驾校接入“岩学车”平台,覆盖率达100%。通过资金监管、学时透明、自主选择教练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驾培行业中存在的“收费不规范、退费难、服务差”等顽疾。

“新模式实施后,教练员的服务意识明显提升,学员可以随时评价,不满意还能换教练。现在学员的通过率提高了,投诉也少了,整体教学质量上了一个台阶。”龙岩市某驾校的周教练介绍。

新罗区交通运输局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

学车务必选择经辖区主管部门备案(许可)的驾培机构,了解其经营场所、教练场地详细地址、投诉电话及报名须知等相关信息,并尽可能先期去实地查看教练场地基础设施条件。

警惕以“迅速拿证、包考包过”等作为宣传噱头的非法招生中介或平台,不要轻信别人推荐的招生团队,一旦发生纠纷,学员自身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将陷入维权难的困境。

详细了解、权衡不同驾培机构的收费报价,包含培训学费及其他可能存在的代收费用。学员务必到正规驾校报名点现场缴费并办理相关手续,不要轻易转账给他人,缴费后请务必索取发票或收款收据。

与正规驾培机构签订合同,应详细阅读合同内容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关于退学、退费的相关约定,根据自主意愿与驾培机构签订合同,务必认准驾培机构公章,妥善保存1份合同(协议),保障学员自身合法权益。

学员参加培训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学车时间,采用人脸识别等身份验证方式参加培训,警惕“代打卡、代刷学时”陷阱,切实学好机动车驾驶技能。培训中如驾培机构存在违规或服务问题,请收集保留有关证据,可拨打投诉监督电话12345或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