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情系“银发” 打造有温度的养老金融
4月29日,龙岩某银行工作人员在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点为老年客户讲解如何使用自助“龙岩”服务一体机。 通讯员 尹文娟 摄
日前,连城某银行工作人员到县中医院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办理社保卡激活业务。
■龙媒体记者 梁熙 通讯员 蓝淑桢 李昱
根据2024年人口数据,龙岩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56.8万,占全市常住人口21.13%。银发群体正逐渐成为我市重要的消费主体。
依托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优势,我市通过“银发工程”“示范点建设”等有力举措,积极探索普惠养老发展路径,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政银携手
助力养老金融发展
龙岩市福泰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公建民营”、辐射永定区8个乡镇的养老护理机构,目前护理老人300余人。2024年公司在扩大规模的时候,遇到了资金困难。得知龙岩各银行机构助力银发经济推出了各项举措,该公司负责人苏芳芳与兴业银行联系,银行创新融资方式,为“福泰养老中心”提供授信支持,贷款期限长达10年,并给予低于市场水平的优惠利率。“这1000万元的贷款真是‘及时雨’!”日前回忆起此事,苏芳芳仍心怀感激。
为有效破解养老产业融资难题,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体验,去年6月,人民银行龙岩市分行携手多部门出台了《关于做好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该通知从服务体系、产品供给、服务质效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规划。政策明确要求金融机构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养老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业务绩效纳入考核体系,对推进不力的机构采取监管约谈等措施。同时,通过建立养老企业项目库,梳理重点产业清单,推动信贷精准投放。截至2025年2月末,全市养老产业贷款余额3869万元。
此外,龙岩市创新构建了涵盖32项指标的养老金融监测体系,该体系覆盖特色网点数量、投诉处理效率、贷款增速等多个维度,为政策实施提供动态数据支撑,确保养老金融发展“有据可依、有标可循”。
暖心服务
提升养老金融温度
针对老年群体在金融服务中面临的“看不清、听不明、不会用”等痛点,龙岩市自2021年起大力实施“银发工程”。通过硬件改造、科技适配和流程优化等措施,全面提升支付服务适老化水平。
在硬件设施方面,全市29家银行机构设立老年人优先叫号系统,459个“爱心窗口”贴心配备了老花镜、放大镜、无障碍通道等设施,59个银行网点设立助老支付服务体验区,建成适老服务示范服务点148个,部分网点如农行龙津支行和邮储银行,通过提前营业、设置“安享金晖俱乐部”等特色服务,将“满意服务”升级为“感动服务”。
在科技赋能方面,积极推广适老化智能终端,手机银行增设“大字版”“乡村版”界面,并开发“开户风险辅助识别系统”,截至日前,各银行机构网点优化老年群体的服务流程合计68项。依托龙岩市政务服务平台“e龙岩”,创新推出“零钱码上换”小程序,实现了小面额人民币线上预约兑换,惠及众多老年用户。
在服务延伸方面,建立了“双人上门”“预约服务”机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社保卡激活、密码重置等业务超2000次。农村地区设立适老服务示范点,提供残币兑换、假钞识别等便民服务,满足偏远老年群体的需求。
试点创新
打造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标杆
4月29日,记者走进龙岩某银行西陂支行的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点。该示范点内综合了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窗口、龙岩人社综合服务窗口、医保便民代办服务点的“高效办成养老金融一件事”服务台;集合了老年群体办理业务的“e龙岩”政务机;还有专门铺设的防滑地板、触手可及的老年人用品、备有急救仪器的急救室等“适老化”设施设备。
该示范点于去年5月成立,是全省首家“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点”。示范点通过打造政务民生服务、金融适老服务、跨业融合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四个平台,聚集“政府、农信、社会”三大资源,推动养老金融品牌文化、产品体系、服务模式、人才队伍、数字赋能等转型,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银发需求“一线应答”。
如今,龙岩市以示范点建设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服务优化与模式创新协同发力,推动全市养老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助力“老有所养”,让银发一族获得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
短评
从32项指标的监测体系校准服务精度,到“零钱码上换”小程序消除数字鸿沟,龙岩利用金融的专业性,将冰冷的数字,转变为有温度的价值创造......当政策考核促使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当信贷资源向夕阳产业精准滴灌,当防滑地板与急救设备构筑起安全保障,龙岩的实践表明:养老金融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制度重构的温度革命。这不仅是银发经济的发展之道,更是文明社会温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