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的温暖
■邓朝平 陈长钟
1938年冬季的一天,漳平拱桥上界蕉山被层层叠叠的白雪覆盖,银装素裹的世界美不胜收。然而对于穷苦百姓而言,这份美丽中夹杂着刺骨的寒冷,为他们本就困苦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无奈与艰辛。
就在那个寒冷的冬日,中共龙岩铁山区委工作组的三位红军战士踏着冰雪、冒着严寒来到漳平拱桥罗山开展工作。在一次完成任务后的撤退中,他们遭遇了国民党反动民团的埋伏,一位战士当场牺牲,剩下的两位战士在混战中失散。其中一位红军战士腿部受伤,鲜血染红了雪地。受伤的战士拖着行动不便的身体,一步步艰难地向拱桥上界村后埔岭挪去。夜幕降临时,饥寒交迫的他晕倒在了上界村村民陈瑞蛉家门口的小道上。陈瑞蛉远远望见倒下的身影,急忙冲出家门,将晕倒的战士扶起,小心翼翼地背回家中,并迅速生火熬了一锅稀饭,一口一口地喂给战士。热腾腾的稀饭温暖了受伤的红军战士冰冷的身体,也温暖了他的心。
陈瑞蛉深知,一旦战士的身份暴露,将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但是,他的善良和对红军的感情使他甘愿冒着巨大的风险收留救治这位红军战士。他为这位受伤的战士烧水洗澡,换上普通人的衣服,包扎好伤口,并将他藏到二楼的暗层里。第二天晚上,他又趁着夜色,将这位战士安全送到了龙岩铁山联络点。朴实的他并不了解这名战士的身份,只知道他的土名叫“矮古歪”。
新中国成立后,漳平县政府派人来寻找陈瑞蛉,想要表彰他的功绩。在拱桥乡岩高村热心村民陈清露的陪伴下,陈瑞蛉来到了永福乡政府。漳平县第一任县长张震东亲自接见了他,表示要安排他到县政府工作。朴实的陈瑞蛉婉言谢绝了这份荣誉和待遇,他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无法胜任县政府的工作。他愿意继续当永福乡的贫民代表,默默地为乡亲们服务。
普通农民陈瑞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平民英雄。他的善良、勇敢、无私和谦逊,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他的故事,就像那年的冬天一样,虽然寒冷,但却充满了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