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丹心映晚霞

致敬“退而不休”的奉献者


张兴富护送学生过斑马线。

蒋玛莎(左3)与红十字会志愿者进社区送温暖

核心提示

他们褪去职业身份,却未褪去赤子之心。在城市的街巷、社区角落,有一些银龄志愿者以“退而不休”的姿态,用岁月沉淀的智慧与热忱,续写着人生的公益篇章。本期刊发3个普通的退休老人,讲述他们如何退而不休,在公益岗位上默默奉献,也引导更多有想法、有能力的银龄人士加入公益队伍,让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多彩。

龙媒体记者 梁熙 通讯员 黄秋萍 陈炳林

刘文福:用行动点亮最美夕阳红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千家万户都好,民族才会好,国家才会好......”日前,在长汀一中报告厅现场,该县75岁的退休干部刘文福正深情地为学生讲述传承家风的故事。

2010年,刘文福退休至长汀县关工委任副主任。退休以来,他积极关心下一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助力营造良好的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家风纯正,社会风气才能积极向上,刘文福深谙此理。为此,他从自身做起,比如要求每周末在长汀的子女都要带孙儿回家,回到家所有人要上交手机,且每个成年人都必须做一道菜。他说,孝廉藏在生活中,把家中事先做好,工作的事才能做好。

刘文福是个热心的人。他充分发挥熟悉基层、擅长群众工作的优势,深入街头巷尾,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和文明行为劝导行动,对不文明行为及时规劝纠偏。带头弘扬家庭美德,做文明长者、阳光老人,当好一家之长,给子女家人做示范。邻里有纠纷,都喜欢找他帮忙调解,“他从不和稀泥,不做老好人,强硬的他不偏袒,软弱的他不欺负,他的心很正,大家都服他。”邻居这样说。

退休以来,刘文福没有懈怠自己,比如为了完成《传承中华好家风,促进社会更和谐》,他五易其稿,最终该稿被省关工委、省老干部局评为福建省五老好家风家训家教故事二等奖;退休至今,他完成文章70余篇,义务到学校、社区宣讲60余场次,受教育学生3万余人次;他时常组织“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进入城区网吧,实地察看网吧接待青少年情况,3年来共劝阻了50多名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在网吧发现上网的未成年,除了对未成年人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还对网吧经营者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我是城市的一分子,我有义务让城市变更好。”虽然退休了,刘文福始终用行动让“夕阳更红”。

张兴富:零薪酬的10年护学 撑起学生“安全伞”

“张爷爷!张爷爷好!”“孩子们好!”3月26日,在永定区实验小学路口,同学们热情地与正在斑马线上护学的张兴富打招呼。张兴富和往常一样,戴着红帽子穿着红马甲来到护学岗,张开双臂像“护小鸡”一样,护送往返学生安全通过马路。

今年64岁的张兴富,是永定区金丰林场退休职工,也是永定区施善公益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从2016年起,每天早上7点和下午1点50分左右,张兴富便开始义务在永定区实验小学、城关中心小学、永定一中等路口的护学岗执勤,风雨无阻地护送学生们过马路,直到最后一位学生安全抵达学校,他才回家休息。

“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张兴富结合学校周边路况,开展“张式护学”,在学校马路口引导家长临时停靠、疏导过往车辆、引导学生安全过斑马线。粗略计算,张兴富每天要在几米长的人行横道上往返500多次。他“张式护学”的姿态成为校园外一道温馨的“风景线”,赢得了同学们的喜欢,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有张叔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他每天风雨无阻地护航孩子们上下学,真的太不容易啦!”学生家长黄女士说,“我们家长从内心感谢张叔。”

张兴富的付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次他们见到这位老人时,都会亲切地叫他张爷爷,有些学生还从家里带一些零食要与他一起分享。在孩子们看来,并不高大的张兴富,就是守护他们的“超级英雄”。

“虽然每天来回奔跑,很忙很累,但是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看到他们安全抵达学校,我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光。”张兴富说,“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在这里送他们安全到学校,会一直送下去。”日前,张兴富获得了中国志愿者协会颁发的“中国公益护岗爱心大使”称号。

蒋玛莎:“这条公益志愿者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通过活动传递爱心公益,做这样的事很有意义。”24日,蒋玛莎参加完2025年龙岩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深有感触。

2015年蒋玛莎从新罗区财务局退休。退休后她满腔热情地走上了一条回馈社会的慈善之路,在公益事业上释放余热,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乐观、充实。

与慈善结缘,蒋玛莎离不开父母从小对她的教育。蒋玛莎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母亲是老一代的省级劳动模范,从小父母教导她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实干的精神,要把传统的美德延续下去。在老一辈的谆谆教诲和耳濡目染之下,那颗慈善种子早已种在她的内心。

退休后,蒋玛莎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龙岩义工俱乐部,成为了一名红十字会注册志愿者。蒋玛莎发挥自己文艺的特长,组建了一支文艺宣传队伍,致力于文艺演出和人道宣传,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推广普及红十字“三救三献”知识,实现红十字文化惠民“零距离”。比如,编排了一批反映新时代、讴歌新风尚的文艺精品《中国脊梁》、情景舞《志愿者,我来了》等节目,让红十字博爱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成立以来,我们共举办了公益演出130余场,组织参与创城宣传、博爱助学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场,服务受益人群累计3万人次以上,这些活动让我自己成长了许多。”蒋玛莎告诉记者。

蒋玛莎热心于公益事业,从普通志愿者到组织策划活动的现场执行者,她始终活力四射。长期以来,她参加过抗洪救灾,组织策划参与各类节日的慰问活动;组织筹资劝募,走进社区、乡镇开展扶贫帮困、助学助残,文艺宣传、“新罗Tv幸福社区行”等多项目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在“世界急救日”“世界献血日”“世界志愿者日”等节日开展公益活动。在蒋玛莎的带领下,龙岩市红十字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入选2023年度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最美”先进典型宣传名单,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蒋玛莎也先后获评龙岩市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福建省好人榜、福建省志愿者协会五星级志愿者称号、龙岩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等称号。

“这条公益志愿者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如今,蒋玛莎身兼数职,除了担任龙岩市红十字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队长外,还兼任闽西红色文艺轻骑兵红十字会小分队队长、龙岩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讲师。“成为一名志愿者并不比谁更优秀更伟大,只不过是用自己的一颗热心去温暖需要它的人。”蒋玛莎说。

短评

这些银发志愿者无需镁光灯,却在琐碎中诠释伟大。他们以行动证明:生命的价值不因退休而褪色,反而在服务他人中愈发璀璨。社会需要这样的精神火种——它打破对“老龄化”的刻板认知,更启示年轻一代:奉献无关年龄,情怀永不退休。当越来越多的“银发力量”汇入公益长河,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温暖传递,更是一个大爱的代际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