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水清如许 河湖长制润民心

漳平市水环境治理实现三个100%


漳平九鹏溪(资料图)通讯员 李梅英 摄

湿地“精灵” 漳平市河长办 供图

本报讯(通讯员 陈惠 李佳莉)清晨,阳光洒在漳平市九龙江畔,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晨练的市民沿河慢跑,不时驻足拍照。“河水真清,以前可没这么干净。”市民李先生笑着说,“每天来这儿锻炼,心情特别好。”

这样的变化,正是漳平市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上持续发力的成果。去年以来,漳平市深入贯彻省、市关于河湖长制的工作部署,全面加强水环境管护与治理,扎实推动河湖长制各项任务落实落细,河湖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以前河里偶尔还能看到垃圾,现在几乎看不到了,水质明显变好了。”家住九龙江附近的张阿姨说,“现在大家都自觉保护环境,河边还经常能看到志愿者在清理垃圾。”

漳平市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市民的直观感受中,更有一组组数据作为支撑。2024年,漳平市12个主要流域国控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达到100%,I-II类水质比例提升至91.7%,同比上升25%。3条省控小流域和5个市控断面的水质也全部达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为确保河湖长制工作的有效推进,漳平市建立了完善的巡河机制。2024年,各级河湖长和河道专管员共开展了近5万次巡河活动,发现并解决了4921个问题。各乡镇(街道)还组织了48场次的河道专管员培训,提升河道专管员的专业素养和巡河能力,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我们每天都会巡查河道,发现问题就及时上报处理。”河道专管员小王一边记录巡河情况,一边对笔者说,“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都提高了,乱丢垃圾的现象少了很多。”

漳平市还建立了闭环销号机制,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处理。2024年,省河长制平台下发的656个图斑全部完成现场核查,确认的31个问题也已全部整改销号。

在生态治理方面,漳平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万亩,占任务的101.39%,完成总投资2243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00.45%。同时,完成安全生态水系治理河长4.5公里,中小河流域治理河长11公里,有效提升河湖的生态环境质量。

“现在的河水不仅干净,两岸的环境也越来越美了,周末我们经常来这里玩。”提起一江两岸的环境变化,市民刘女士感慨道。

近年来,漳平市在河湖长制工作中不断创新机制,深化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健全完善“河湖长+”联合巡查机制,发挥“政协委员河长”的民主监督作用,聘请28位政协委员河长开展巡河护河、建言献策等工作。巩固深化“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以及“河湖长+民间河长”共治机制。2024年,全市各民间护河队伍共开展宣传及护河活动132场次,引导百姓河长、老兵河长、台胞河长等巡河队伍参与巡河1513人次,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此外,漳平市还创新设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推动执法阵地前移,打通了生态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漳平市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如“助力创城 全民节水”及“精打细算、从严管理水资源”系列宣传活动,发放大量宣传资料、节水倡议书及纪念品。截至目前,漳平全市已建立河湖长制主题公园11处,河湖长制工作也获得央级、省级、市级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有效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河湖保护管理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