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水会议:闽西南战略转变的前奏


图为由水(现新罗区白沙镇营斗村)廖氏振兴堂红九团“由水会议”会址。

符维健

从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后,留在闽西的福建省级机关及所属红军部队依旧实行以往的战略战术,遭受了失利后全部解体。其他红军部队命运将如何?历史选择了由水(现新罗区白沙镇营斗村)。1935年2月5日,红九团在由水司令部召集军事会议,经方方提出决定,面对敌人重兵“围剿”,红九团主力向南发展,与红八团取得联系,再向杭永及闽粤边进军会合闽南红三团。由水会议为后来召开的赤寨会议,实行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开启了前奏。

党内的思想斗争

红九团原属福建军区,1932年秋在连城县矶头由汀连独立营和几支小股地方武装扩编而成。团长吴胜,政委罗桂华,下辖三个营,全团1500余人。主要活动在连城、宁洋、永安一带。1934年4月下旬,方方奉中革军委命令,由瑞金出发,途中接收并率领宁化独立营200余人于5月间到达永安城,随即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革军委在岩连宁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漳(平)宁(洋)筑路计划,配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且相机向闽南发展的命令。方方接任团政委。红九团成立军政委员会,以便在地方建党、建军、建政,方方任主席时全团1700余人。1934年7月,红九团开始挺进岩连宁,创建游击根据地。

1935年10月中旬,福建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朱森、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赖荣传、明光独立营营长贺万得率第三分区与明光独立营,在连城朋口附近受到团匪袭击,损失工作人员和战士百数十人,朱森因此对中革军委给他在朋口坚持游击战争的任务更没有信心,不顾下层的反对,急忙带部队转移到红九团创建的根据地上来。红九团领导到他们的驻地去看望,并送给他们一批盐、粮、布匹和部分钱款,慰劳他们,鼓励他们坚决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坚持连南游击战,互相策应开展游击战争(注:方方《三年游击战争》)。

由于方方他们的战略方针受到朱森的反对,朱森向军委军区打报告,要求处分方方。方方坚持原则,与朱森进行坚决斗争。

10月,为便于指挥而成立的“司令部”由马家山迁往苏一田,红九团归朱森领导。福建省委派常委谢育才来接任政委,原政委方方转做地方工作。

在方方他们艰苦努力下,游击根据地呈现一片繁荣的革命景象。11月7日,在苏一田成立岩连宁县革命委员会,主席方方。至此,一块方圆300余里,人口四、五万的岩连宁游击根据地建立起来并且初步巩固了。

艰难的由水会议

1935年1月,分驻岩连宁游击根据地周围的国民党军、保安团等反动武装会集一个旅部近6个团,向岩连宁游击根据地开始大举进攻。各路敌人步步进逼,为从容应敌,红九团司令部由苏一田迁回马家山,再迁驻由水。

形势一天天紧张,朱森主张将部队全数撤回老苏区。方方听知这消息以后,坚决反对,写了一封信分送给朱森、罗忠毅、赖荣传、吴胜、谢育才。信上说:敌人大部主力正摆在苏区中心,而且建立了许多碉堡,我们回苏区等于去钻火圈。中革军委给红九团的任务第三条是挺进闽南,有进无退,回苏区显然是违背命令,违背军委的战斗部署。这是一件大事,方方建议召集一个会议来讨论,并要求参加这个会议,发表自己的意见。

1月,会议在由水司令部召开,方方也出席了,吴胜、谢育才、赖荣传同意方方的意见。朱森说,基本同意方方的意见,不过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第一,请示军委;第二,筹一笔款;第三,等待伤病员痊愈。方方再向他解释:请示军委来不及,敌情紧张不能一等再等,只要我们打出去,有了枪不怕没饭吃;伤病员可分散托请沿途老百姓藏在山上,这样损失更小。朱森不置可否,说他再考虑。

敌人可不让朱森考虑,隔不上半个月,第二次的进攻又来了,除了八十师外还有第三师的两个团及漳平、宁洋的两个保安团。

此时突然涨满的河水,又截住了红九团的突围去路,到处打转,不能渡河,敌人已在各地筑垒、修栅,准备长期围困红九团,聚而歼之。形势越来越不利了。

2月5日,在旧历春节过后,又在由水召集会议来研究如何行动。方方提出:向南发展,与红八团取得联系,然后转到上杭、永定、大埔,与红三团汇合,展开南靖、诏安、云霄闽粤赣边的游击战争,以此为基地坚持斗争,这是山形地势、群众条件、经济补给都具备的地区(注:方方《三年游击战争》)。

会议一致通过了方方的提议:红九团以第二营向小陶方面出击以吸引敌军,再相机返回游击根据地坚持斗争,司令部率第一、三营,明光独立营、岩连宁游击队和县革委会人员,向龙岩转移,向南发展,与红八团取得联系,再图向杭永及闽粤边进军会合闽南红三团。

战略转移向胜利

由水会议后,红九团1000余人即突围大转移,这支浩荡大军开始了“小长征”。他们爬高山、穿密林,曲折迂回、行军作战,一路辗转经大河祠、赖源、松洋、溪口、涂潭、上车、背洋、岭头、前村等地,费时10余日,于2月19日下午到达铜砵村。行军于连城境内时,决定由黄治平率岩连宁游击队100余人枪返回原区域策应第二营。在铜砵村,人民群众箪食壶浆以迎红九团时,敌乡联保公所人员则已逃奔岩城去报告了。国民党军马上派飞机来侦察,幸好红九团已隐入山林,继续向小池乡牛眠石、何家陂疾进。至夜间在隘岭一带过龙(岩)新(泉)公路碉堡封锁线时,受敌第十师守碉护路部队截击,后勤伙夫担子200余人过不去,分散隐蔽在大小池乡的儒庐、秀东坑一带山上。20日,敌第十师和壮丁队入山“搜剿”,百余人陆续被俘虏。剩下几十个人三五成群先后返回岩连宁由水、扁岭坑、陈地坑等乡村,重新集结,并入岩连宁游击队,坚持根据地的游击战争。

红九团主力突过龙新公路封锁线后,隐蔽在岩杭边境茫荡洋山上。在转移过程中,朱森瞎指挥,造成损失,几位领导人意见很大,争执不休。方方得知张鼎丞在永定打游击,马上写了一封信,送给张鼎丞。张鼎丞接到信后派郭义为前来,慰问部队,接应队伍开到金砂休整,红九团的战略转移才结束(注:李德安《红九团的艰难历程》)。

1935年4月中旬,先是在永定下洋月流村,继而迁至溪南赤寨村,召开了闽西南地区党政军领导干部会议。陈潭秋代表中央分局传达了遵义会议后的中共中央指示电精神,及中央分局关于摆脱阵地战的束缚,转变战略,大力开展游击战争的决定。

赤寨会议结合闽西的实情制定了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任务,即开展广泛的、灵活的、群众性的、胜利的游击战争。会议决定将3月间成立的闽西军政委员会改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张鼎丞,财政部长兼民运部长邓子恢,军事部长谭震林,党务部长郭义为,政治部主任方方,参谋长朱森。为统一领导闽西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军政委员会下辖四个作战分区。其中,第一作战分区(岩连宁地区)由红九团第二营、明光独立营、岩连宁游击队组成,司令员罗忠毅,政委方方;第二作战分区(岩永靖地区)由红九团第一营、第三营和永东游击队组成,司令员吴胜(兼),政委谢育才(兼)。从岩连宁根据地走出的部队成为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力军。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成立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的确定,标志着以红九团和红八团为主力的闽西南的游击战争,在战略指导上,已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军事上的阵地正规战,从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的“保卫苏区”“等待主力红军回头”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独立自主长期坚持游击战争的根本转变。从此,闽西南的三年游击战争,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坚强领导下,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艰苦卓绝的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中,方方成为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朱森于赤寨会议后不久叛变投敌,1936年被红军俘虏后枪毙。参加由水会议的其他领导大多为革命英勇牺牲。由水会议见证了他们曲折奋斗苦难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