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大伯王集成


王志忠

我的大伯王集成(1907年—1983年5月11日),原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大伯虽然离开我们已经4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人格风范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令我无法忘怀。今天挑选其中的几个故事片断,缅怀先辈,激励后人。

不搞特殊,谢绝祝寿

1959年9月,是我祖父母两位老人八十大寿,大伯也从北京回来探望双亲。当时有几位县领导来到我家,说是要为我祖父母祝贺八十岁生日。我的祖父很高兴,然而大伯却婉言谢绝了县领导的好意,不同意这样做。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做了官,不能摆排场、讲阔气,搞铺张浪费,要把有限的钱,用于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69年我祖父九十岁生日,大伯又来信说不要做生日。为避免亲戚朋友送礼,祖父生日期间,我父亲特地陪同他到县城住了一段时间。

助人为乐,情系桑梓

1966年10月,才溪中学一位老师去北京参观学习,不慎将钱和粮票弄丢了。手足无措之时,他找到了大伯家寻求帮助。当时大伯去午休了,是他儿子接待的,于是这位老师稍坐后就留了张纸条,把情况说了一下。大伯起床看到纸条后,责备儿子当时没叫他起来,并立即亲自驱车找到这位老师,向其致歉并送上钱和粮票,令这位老师十分感动。事后这位老师见到我多次提起此事,说大伯的为人太好了。

大伯的月薪不高,每月除了应付北京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外,还要寄30元给我祖父做生活费,不时还要帮助遇到困难的侄儿或亲戚。1970年我结婚时,伯父寄了200元钱和一条绸缎被面以及一件大红羊毛衫给我。每逢过年时,伯父还会寄钱回来,由我的祖父分发给老家十几个侄儿,以示关心。

1973 年汀江发大水,灾情严重。大伯得知后,又资助了一位当年去官庄买石灰时结识的朋友的后代。

据当年在北京工作或学习过的才溪人告诉我,大伯对老乡十分热情。老乡们周末去探望他,他都会热情接待,留他们吃饭,对学生还给他们坐公交车的钱。大伯的热情待客在才溪老一辈中传为佳话。

1970年代初,有一次大伯从顺昌6703部队回来,我一家人不在家,一位邻居阿婆十分热心,步行三里路告诉我们。事后大伯还特地写信对我说,当时忘记请她吃个饭,要我送五元钱给她,以表谢意。

严格要求,重视家教

1950年代,我一位姑表兄写了一封信给大伯,信中提出希望大伯能给他买一双皮鞋和一块手表。大伯收到信件后,不但没有送他皮鞋和手表,还在回信中严厉批评了这位外甥。大伯在信中说,年轻人不能摆花架子,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政治思想上要严格要求,不断上进,做新时代积极有为的好青年。

我曾当了多年的民办教师,当时也曾给大伯写过信,希望他能出面写封信给县有关领导,帮我解决转正问题。大伯在回信中断然拒绝了我的请求,并教育我要通过自身努力,通过考试去争取转正。自那以后我牢记教诲,刻苦用功通过考试才得以转正。

1960年代,我国还实行按计划凭布票供应布匹,农村每年每人一丈布票,城市每年每人一丈五尺布票。对此,我认为不合理,这是在扩大城乡差别。为此,我专门写了一封信给大伯反映这一情况。后来大伯回信教育我,我们是要缩小城乡差别,但是需要有一个过程,要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差别。正如大伯所说,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城乡差别正在逐步缩小。

对党忠诚,淡泊名利

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农民工进城就是1951年从才溪开始的,这也是大伯王集成的一个创举!1951年9月,大伯王集成时任华东空军政治委员。面对艰巨繁重的机场建设任务,经集体研究决定,他委派得力干部到才溪择优挑选40多名能工巧匠,赶赴南京参加空军营房和机场建设。此举不仅显示了大伯的超前思想,而且实践证明是一件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大好事,然而大伯却因此受到“停职检查、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对此错案,大伯淡然处之,积极乐观向上,没有埋怨组织。他对战友说:“与为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很幸运了。”1982年中央发文为大伯平反,确定为行政六级,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大伯一生艰苦奋斗,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逆境中仍然为党和军队的事业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

缅怀先烈,培育新人

大伯的老乡战友林高峰在皖南事变中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大伯怀着对革命烈士的深厚感情,于1951年借着在才溪招工到南京参加某空军机场建设的机会,通知林高峰的胞弟林景亮去南京。1952年大伯和本村开国中将刘忠一同出钱资助,将林景亮送入南京师范学院附中读高中。林景亮后来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航天工业部工作,逐步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林景亮对大伯感激不尽,每次回才溪,都携带一家老小前往大伯王集成将军故居瞻仰,对进一步做好将军事迹展陈、进一步发挥将军故居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阵地作用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建议。他对大伯的深厚感情也激励着我进一步做好王集成将军故居的修缮保护及其红色文化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