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汀州刘氏家庙——
英烈尽忠 后人尽孝
汀州刘氏家庙大门
接红军英烈回家,让世代缅怀
■刘永良 文/图
汀州城内龙首山状元峰下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刘氏家庙,坐北朝南,完整地保留着古代建筑风格。2009年,刘氏家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家庙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992),融祖祠、书院、试馆和纪念堂于一体,占地1000多平方米,光大门就有3个,房间69间,是刘氏入闽始祖刘祥公第七代裔孙河南怀庆府尹刘参常为首倡建,纪念三国蜀汉昭烈皇帝之次子鲁王刘永及入闽始祖刘祥,故称鲁王庙,百姓俗称“王衙”。后来,为适应科举考试需要,培养后代,又成为专门供汀州各县刘姓子孙参加科考复习的临时寄脚地。
朝着大门走去,仰望上方,正门的“刘氏家庙”四字古朴遒劲,门口的楹联“千秋懿德垂闽越,万古英风耀彭城”十分耀眼。特别是外墙上,所有墙砖都镌刻“刘祠”字样的人文印记。迈上七级石砌台阶,一对石狮相迎。整座大厅匾额重重,楹联密布,显得富丽堂皇又庄严肃穆。
走进上厅,里面供奉着刘氏历代祖先。2012年起,每年春分前后举行的“汀州刘氏家庙春祭大典”已经成为刘氏后裔的一大盛事,刘氏后裔在这里追根溯源、缅怀祖德、敬宗睦族,传承和弘扬家族传统、文化价值。不管是生活在长汀的宗亲,还是迁居在外的族人,宗祠里的一草一花木、诗词楹联赋、碑刻雕塑镂、牌匾额堂号,无一不牵动着刘氏宗亲的心。
历代以来,刘氏家庙文运昌远,史痕幽深。庙内设有“桃园亭”“歌风亭”“东山书院”和“朱子祠”等。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朱熹应长汀主簿刘子翔之邀,来到长汀刘氏家庙的东山书院讲学,在汀州兴起理学崇仰之风。朱熹离开时作七律一首赠别刘子翔,勉其清勤为官。刘氏后人于是建起“朱子祠”来纪念朱熹,谨记家族荣光与家风祖训。
宋景炎元年(1276)十月,抗元英雄文天祥率军到汀州,募兵抗元的指挥所就设在刘氏家庙。
明末清初,长汀四都人刘国轩,曾为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主将,收复台湾后辅佐郑成功的子孙,被郑克塽封为“武平侯”,后归顺大清康熙帝,任天津总兵,封伯,赠太子少保,回乡省亲时不忘到刘氏家庙祭拜祖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入汀时,也曾驻在刘氏家庙。
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回祖籍武平县寻亲时,专程到长汀刘氏家庙祭祖,留下“为肖子难为孝子,做良臣勿做忠臣”一联,至今仍悬挂于刘氏家庙厅内。这副楹联教育后人:要做孝子,更要做有用的人才;要做良臣,不唯上,能明辨是非,不做愚忠的臣子,要做一个有主见、讲忠诚、敢担当的官员。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福建省兆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设在刘氏家庙。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罗明、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开展调查研究、进行革命斗争。特别是刘少奇同刘氏家庙有缘,曾经于1934年7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并蹲点当时的兆征县,在刘氏家庙办公和居住。时任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的陈云,也曾在这里撰写了《怎样订立劳动合同》一文。共和国开国上将、首任空军司令刘亚楼年少时在福建省立七中(现长汀一中)读书,就食宿在刘氏家庙,祠堂上厅最上方至今仍悬挂“开国上将”匾额,以纪念刘亚楼将军。
在刘氏家庙两边的厢房,还设有“刘少奇蹲点兆征县展览”“汀州籍刘氏将军暨红军英烈陈列”。
“刘少奇蹲点兆征县展览”通过图文资料,展现刘少奇在兆征县蹲点的主要革命实践活动。苏区时期,刘少奇采用“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兆征县的各项工作。他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及艰苦朴素、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激励人民群众红心向党,克服困难,奋发向上,夺取苏维埃政府各项工作的新胜利,至今在当地留下佳话。
走进“红军英烈陈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牌位上密密麻麻的刘氏英烈姓名。这些名字,都是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英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前些年,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刘氏委员会在联谊走访中发现,仅刘姓为国捐躯的在册烈士就有3000多人。
2018年10月,刘氏家庙举行“把红军英烈接回家,让魂归故里世代缅怀”仪式。依照古制,刘氏家庙一改科举时代仅将进士、文魁牌匾悬挂祠堂的做法,制作了“红军英烈”大匾额悬挂在祠堂,把1005位汀州籍刘氏红军英烈的姓名刻成神牌,安灵祠堂,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
“纪念英烈,是对历史的回眸,也是对烈士的告慰。共和国有今天,是英烈们当年参加革命的初衷。他们为国尽忠,我们作为后人,应该为他们尽孝。”这是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刘氏委员会对烈士亲属的慰藉和关怀,是对英烈的缅怀与致敬。英烈进祠堂后,刘氏族人在每年的祭祖日,既祭奠先人,也缅怀英烈,追思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高尚精神,继承他们的遗志,让英烈成为族人的楷模、族人的荣耀。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我们在缅怀逝者先祖时,由家风传承,到家国情怀的凝聚,总会感怀与感恩今天生活的不易与珍贵,会思考孝亲的意义,家庭的传承,会想起他们对我们的期许,会检讨自己做出的承诺,这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站在英烈灵位前,回顾他们壮烈的一生,我们会珍惜他们英勇奋斗换来的一切,看清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与责任。对英雄的追思,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我们郑重怀念先人英烈,深切感悟先辈家国情怀,会更加饮水思源,接力前行。这样想来,刘氏家庙,不但是怀抱祖德、慎终追远,给后代报本返始的“心灵圣地”,更是后人寄托哀思、祭奠英烈,汲取奋进力量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