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爱心感化


周继章

去年刚开学,我接了一个新班,班上有一个男生江博文聪明,爱劳动,但上课时思想老是不能集中,做作业时很马虎,书写相当潦草,而且不肯动脑筋,回家作业经常不做,上学期考试数学成绩是个位数。同学们每天都向我告状江博文打架。

于是,我找江博文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争取做一个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了,可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每次我都要被他气晕了,多少次想还是算了吧。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我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尽最大的力量去转化他!于是我把心一横:就不信转化不了你。他无进步,或许是他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别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为了转化江博文,我采取了“攻心术”,必须让江博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首先表扬了他的优点,聪明、爱劳动。接着让他自己说说不足之处,然后在帮他找一找谈话中:“你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不与同学打架。”“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我能相信你吗?”“能。那我们就来个约定怎么样?”“什么约定?”“如果做不到,每天晚上陪老师一起下班行吗?当然,我也不希望让你陪着,你看行吗?”“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结果一学期下来,数学成绩从个位数,到四五十分,后来更是考了七十多分。

从这件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做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要“以人为本,爱心感化”。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作者系上杭县庐丰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