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的价值
■ 邱德昌
《为有牺牲》全景式展现闽西儿女在土地革命时期英勇牺牲的集体群像以及牺牲在闽西土地上的我党、我军重要历史人物。作品以牺牲为明线,以信仰为暗线,将闽西儿女可歌可泣的故事、个性鲜明的形象生动表现出来。
作品角度切入精准,故事扣人心弦。长征是人类征服恶劣自然环境、征服人类极限和征战的一部人类史诗,也是闽西子弟战斗和牺牲的历史。闽西子弟兵在长征中不同的岗位上都做出了特殊贡献。作者仅从牺牲的视角切入,以牺牲换取胜利,以牺牲表现信念,塑造了长征中闽西子弟兵英雄群雕,血战湘江因此成为全书的重点和亮点。作品结构大开大合,叙述张弛有度。
本书的结构可谓匠心独运。全书以烟竹村故事开篇。邓廷禄是湘江战役幸存者,后在桂北重新参加革命,被捕后于1949年9月27日牺牲在敌人牢房,而这一天,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国徽确定之日。牺牲与胜利仅一步之遥,以革命黎明前的牺牲做开篇,引人入胜。同时,作品以邓廷禄魂归闽西以及血战湘江中幸存的林中辉后人林福建寻亲与回家故事结尾,使整部作品前后呼应。
作品以长征为总线索,以重要节点的地名为题单独成篇,通过这个点,横向打开历史纵深,将“牺牲”两字充分诠释;又以作品暗线“信仰”为魂,将众多牺牲在闽西本土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革命牺牲在大江南北的闽西儿女一一呈现;同时,将牺牲在闽西土地上的其他革命烈士故事集中呈现。
作者以敏锐眼光,抓住历史的真实以及敏感话题,激发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同时,敢于说真话,敢于向历史发问,启发读者深思。对于读者关心的敏感话题,如复杂的党内斗争、“左”倾路线、高层领导的矛盾纠葛、长征前重要领导干部的去留、党内重要领导人的个性特点等等,作者通过引用资料的权威性、广泛性,配以适当的议论和抒情,解剖历史的同时,不时提出大胆的诘问,留下长长的叹息和深深的思考。
(作者单位:龙岩市文联)